• 23阅读
  • 0回复

对现阶段农业改革的几点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8
第2版()
专栏:

对现阶段农业改革的几点建议
江苏省无锡县堰桥乡麻岐村农民 黄鹤清
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几十年内,一些已经或者将要突破的新技术运用于生产和社会,将带来生产力的新飞跃,并相应带给整个社会以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经济建设、科技事业应立足于当前,努力把目前的各项工作抓好,把农业经济改革以及其它各方面、各个领域的改革抓好。
一、农业改革要以提高农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
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发达的程度,主要是看其农业本身的经济效益提高得如何。我们有自己的社会主义特色的农业发展的道路,这就是走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首先要造就一支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没有这支队伍,要走出一条我国现代化大农业的路来是不可能的。拿无锡市的情况来看,一些乡镇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许多有文化的农业劳动力大都进了乡镇企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得相应地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年富力壮的劳力,放在农业上。其次,要办一些农业职业中学和职业班,对回乡务农的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培训。可以支持农民进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学习,或接受函授教育、电大教育。也可请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科技人员到农村讲授农业技术。
二、积极创造条件,使土地尽快向种田能手转移,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
目前,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大都是亦工亦农的兼业户,这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但仍要创造条件,使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措施。
目前,乡镇工业部分利润一般按土地和劳力平均分派,还有的用来补贴副业等。这种做法不利于农业的技术改造和农业的发展。应该把这笔资金用在扶植种田能手开办家庭农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智力开发和智力投资上。以后家庭农场发展了,再将积累的资金偿还建场的投资。
乡镇工业的利润还要用于奖励学习成绩和掌握技术好的学生,奖励立足农村、钻研科学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成绩的农民,奖励成绩显著的实业家等。这和“工补农、农靠工”的平均主义做法是有本质区别的。
除资金外,其它与农业有关的行业和单位,也要大力扶植种田能手办好家庭农场。
三、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核心是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在良性循环中,表现在各种不同模式的“食物链”上也就是农牧综合循环生产技术。例如,粮食和各类糠、饼粕、添加剂和其它配方组成的配合饲料,饲养畜禽、鱼类,生产肉、奶;畜禽粪便与有机垃圾、作物秸秆等进入沼气池产出沼气燃料用于照明、开动机器;沼气肥渣栽培食用菌,产出食用菌作食品;菌渣和培养料作饲料养蚯蚓,产出蚯蚓养禽、畜,蚯蚓粪改良土壤发展种植业或用于养鱼、养花;如此循环下去。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农牧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保持了农业的生态平衡。这跟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比较合拍,又加进了现代化的内容,应该成为农业改革的一个主攻目标。
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可以把千家万户组织进去,成倍地增产肉类和蛋禽。在此同时,还要组成一个完善的由加工、保鲜、储运、销售等形式的商品“流通网”。
四、开发生物技术,振兴农业经济。
目前,世界上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不同品种的作物有价值的遗传材料,通过基因的直接处理或细胞融合杂交创造新的植物优良品种;研究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农作物能自生或象豆科作物那样共生固氮,以取代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抗逆基因的转移研究,培育出抗虫性、抗病性、抗旱性、抗盐性、抗碱性的作物;用组织培养法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作物和苗木等。应用生物技术是振兴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据江苏《农业调查与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