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衡东县岭茶乡发现“怪物”动物化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08
第3版()
专栏:

衡东县岭茶乡发现“怪物”动物化石
本报讯 198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湖南衡阳市以北四十五公里处的衡东县岭茶乡紫红色砂岩、泥岩中,又一次采集到一批珍贵的距今约五千二百万年(地质史上称早始新世)的脊椎动物化石。
这批化石是该研究所近十年内在这个化石宝库中的第六次重大收获,经鉴定有原古马、钟健鼠、对椎齿兽、宽臼齿兽、食虫类、中兽类及晰蜴等十余种,多为完整头骨。在这里还发现的一种近乎中兽类头骨,眼眶朝天,吻部细长,古生物学家戏称之为“罕见的怪物”。据分析,这种“怪物”可能和古老的踝节类动物有关。岭茶化石中,还有一种东亚特有的介于鼠、兔之间的小动物——宽臼齿兽。经研究,这类动物与啮齿类动物起源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传夔说:岭茶化石地点是已故的著名科学家、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创始人杨钟健先生于1938年首先发现的。由于战争和政治动乱,这块宝地长期湮没在历史的风尘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关部门加速了对这里的考察。从已获得的化石材料证明,从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开始,衡阳一带为一个大淡水湖泊,历经数千万年的沧桑巨变后,地壳上升,湖水退去,至早始新世湖泊消失。在哺乳动物进化史上,早始新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质历史时期。现代哺乳动物的重要门类,如奇蹄类、偶蹄类、啮齿类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富集在今天衡东县境内这片古湖底泥砂结核中的脊椎动物化石,为研究早始新世的动物群面貌、古地理的再造,以及全世界一些重要生物门类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如原古马,早先仅发现在欧洲,“衡阳原古马”的发现,使人们对早始新世古地理联系产生了新的看法。
(曾少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