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登东京塔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10
第7版()
专栏:域外散记

登东京塔有感
冯昭奎
从北京劲松住宅楼十五层的窗口望出去,只见一片片古老的平房之间,一幢幢崭新的高层住宅楼、办公楼拔地而起,附近工地的起重机高扬巨臂,预告着将有更多的新楼诞生。
凝望着首都北京正在腾飞的雄姿,我不由地回忆起在日本登临东京塔——兼作观光用的电视塔的情景。
1980年一个大雨滂沱的夏日,我初次登东京塔。时隔四年,我又在一个晴朗的下午陪同两位初访日本的同胞重游故地。乘电梯登上一百五十米高的大瞭望台,从这里环顾四周,可以望见波光鳞鳞的东京湾、绿树葱葱的皇宫广场,整个东京尽收眼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继续登上高达二百五十米的特别瞭望台。从这里向四周望去,眼界大开,别有情趣。东京,以及在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东地区,好象一幅立体地图铺在脚下。高楼大厦犹如彩色积木,星罗棋布。虽然是第二次登临,我仍然被这种迷人的景致所陶醉。记得有一本书上说,二次大战末期,由于美军的轰炸,东京几乎被夷为平地,以至站在皇宫广场可以一眼望见东京湾。然而,仅仅过了三十多年时间,日本人民就在片片废墟之上建设起如此宏丽的都城。面对此情此景,难免使我产生一种如同面临挑战一般的压力感。
“不过,这个城市搞得太拥挤了,楼房接楼房,车水流不断,难怪要被人批评为‘过密都市’”;“我国有美丽的江山,广阔的土地,我们应该很好地规划,定要建设更加壮美的都城!”
同伴的话音,在我的耳边萦绕。我联想到北京的一片片将被拆除的低矮平房区,感到它们犹如一张张白纸,等着我们去描绘遍布楼群、道路、绿荫的新图。“白纸”地区之多,虽然反映了我们的落后,但也意味着我们还掌握着很大的自由,占有着可供我们发挥想象力和能力的很大余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都市过密”、“宏观过密”问题。东京,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时近黄昏,我们仍在塔上留连忘返。这时正是观看东京景色的绝妙时分。从东京塔望去,只见暮色苍茫之中,一串串犹如彩色珍珠般的灯光在闪现,在蔓延,联成一片辉煌灿烂的灯光之海。这灯海,又仿佛是凝固在地面的艳丽缤纷的节日火花。
背倚夕阳残照,面对华灯初上的美景,我们沉默了一阵,一位同伴谈到:“不久前,N HK(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节目介绍了一家联邦德国的保险公司。这家公司胆量很大,敢承担各种有风险的保险业务。但是,当日本人提出请他们给东京保险时,这家公司却不敢承担。它认为,“东京一带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工业区,企业和人口高度密集,并储存着大量石油,一旦发生大地震,引起大火灾,其后果是任何人都无法收拾的”。这些话,使我不禁陷入深思,仿佛眼前的灯光变成了日本民族闪亮的眼睛,它既饱含着聪慧和乐观,又流露着忧虑和不安。
对于日本人来讲,更为不安的是缺乏资源。由于日本消耗的石油几乎全靠输入,号称“经济大国”的日本最怕的是“断油”,就象过去穷人家怕“断粮”一样。在有关日本经济状况的分析中,国际石油价格的涨落总象幽灵一样左右闪忽。想到这些,我不禁在心中自语,夜空下的一片光明颇大程度上是靠石油点燃的,一旦石油没了来源,这里将是一片黑暗的世界。
许多日本朋友总说他们有危机感,有压力,这是不无原因的。但是,他们没有在危机感中屈服,没有被压力吓垮,而是把危机感和压力转化为驱动经济巨轮向前迅跑的“精神原油”。想想日本,似乎可以得到一点启发:每个国家面临的压力是什么?应该如何把压力变成动力?这也许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