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来自鱼乡的新信息——记大晚乡分工分业后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11
第2版()
专栏:

来自鱼乡的新信息
——记大晚乡分工分业后的变化
黎尔宽
广东省顺德县勒流区大晚乡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乡内河流纵横交错,鱼塘星罗棋布,是个历史悠久的“塘鱼之乡”。这个乡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养鱼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能人都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塘鱼生产出现了高速度,高效益,农民更快地富裕了起来。
大晚乡有鱼塘二千四百多亩,塘鱼是这里最大的生产项目。包产到户以前,生产发展非常缓慢。这个乡从1966年到1978年的十三年中,每亩鱼塘平均每年仅增产二十一斤鱼。1982年全乡实行包产到户以后,一个“包”字对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进行了冲击,养鱼户普遍感到,过去那种养鱼的整个生产环节都由一户人去干,不仅忙不过来,且成本高,鱼机具利用率低,对个人和国家都不利。于是,有各种技术专长的人就自动分别从事培育鱼苗、防治鱼病、出租鱼机具、收获塘鱼、代运鱼货等活动,成为服务性的专业户或组。目前,全乡各种类型的塘鱼服务专业户已达一百三十多户,占全乡农户15%。这种专业化的分工,不但解决了养鱼户产前、产中、产后的许多困难,又有力地促进塘鱼生产实现高速度、高效益。
在这个乡的大同一生产队,我访问了养鱼户洪文耀。他一家四口人,两个孩子读书,只有他和妻子劳动。他家向生产队承包了一口五亩鱼塘、一亩五分的桑园蔗基地。妻子负责侍弄桑园和其他农活,他负责养鱼。养大鱼的许多工作,如培育鱼苗、防治鱼病、饲料供应、鱼箔鱼笼、收获运鱼等,都分别由各种服务专业户承担,由他出钱购买、租用或雇请;他只负责看气候,观水色,察鱼迹,定期投放饲料和排灌塘水,能集中精力养好鱼。过去这口塘亩产仅四五百斤,去年竟高达一千一百斤。
在党贤生产队,我见到了鱼病防治专业户何书晃。这位高中毕业生,今年三十二岁,已有六年防治鱼病的经验,是个闻名乡内外的土专家。何书晃当了防治鱼病专业户以后,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工作认真负责,随叫随到。经过他防治的病鱼,成活率都在90%以上。不但乡里养鱼户请他防治鱼病,附近的众涌、江村、上涌、南水乡的养鱼户也专程请他前去服务。由于他的特长得到发挥,不仅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塘鱼增产,他自己也增加了收入。
在新田生产队,我看到有几名渔民在拉网刮鱼,我问其中的一位:“这是你家的鱼塘吧?”他连声说:“不,不,我们是刮鱼专业户,是包塘户请我们替他收获的。”他收完鱼后,我们在塘边闲扯起来。他名叫卢细骚。包产到户以后,生产队没有鱼塘专业组了,他便同队里的卢洪裕、卢骚源、卢耀坤、卢国原等筹集资金,承包了生产队的鱼网鱼桶,替各养鱼户收获塘鱼。凡请他们刮鱼的,每次每人付给工费四元,另外还有鱼网租金。
大鱼收获以后,这个生产队还有个名叫卢志骚的运鱼专业户,负责帮助各户运送大鱼上市,养鱼专业户则每次付给他八元船租和人工费。
由于分工细,服务周到,近几年大晚乡塘鱼连年大幅度增产,去年全乡平均亩产一千二百一十斤,比1978年增加184%。加上其他生产收入,全乡人均收入九百七十五元,比1978年增加七百二十八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