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画地为牢”的三公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12
第2版()
专栏:

“画地为牢”的三公里
福建省上杭县中都乡与广东省蕉岭县毗邻。七十年代,从上杭城关往中都的公路一直开到中都乡的“边境”保安村,只要再开三公里,就可与广东蕉岭县的公路连接,把两县、两省沟通起来。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近十个年头过去了,这条路仍然是断头路!上杭往广东的班车还得绕道武平县多跑三十公里,两边的群众只能靠徒步肩担往来。
为什么这三公里路这么难开呢?据说,某些干部有这样一个“理”:要是开了这条路,等于开了上杭县的“后门”,大米、木材、生猪等农林副产品便会由此“流”走。留着它,可当关卡。因此,尽管广东蕉岭县曾提出由他们出钱帮助开通这三公里路,但上杭方面却不肯开“门”。
那么,这三公里长的“关卡”究竟给中都乡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个乡盛产大米、塘鱼、松脂、烤烟、木材等,但由于这三公里的障碍,大部分只能在本地销售。1983年,这个乡人均收入才二百三十元。因此,这三公里路确实起到了“卡脖子”的作用。
实际上,价值规律并非这三公里能卡得了的。这几年由于广东省的政策比较灵活,农、林产品收购价都比上杭高,因此,中都乡农民总是千方百计把东西拿到广东卖,特别是去年,仅松脂就流到广东二百五十万斤以上。
中都乡的领导最近已看到画地为牢、自我封锁这一做法的危害,准备开路了。山区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接上“断头路”,为搞活山区经济创造条件。
(原载福建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