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老人们的福气——访北京平谷县光荣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12
第4版()
专栏:

老人们的福气
——访北京平谷县光荣院
本报通讯员 涂学能
1月19日,当燕山脚下的平谷县城抹上金色晚霞的时候,我驱车返回北京。回来以后,光荣院的老人们安享晚年的情景,老是牵着我绵长的思绪……
“我县光荣院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办起来的。1981年4月,首批接收五十九名孤老烈属、残废军人、复员军人。他们中最大的八十六岁,最小的四十九岁。老人们的衣食住行,光荣院全包下了……”县民政局叶芝珍副局长侃侃而谈,领我直奔光荣院。
走进光荣院,就象走进一个幸福家庭。饭厅、医疗室、理发室、游艺室、澡堂,设备配套;偌大的花房,迎春花争先怒放。每两位老人一间卧室,室内沙发、床头柜、办公桌、茶具等俱全,也很整洁;每个老人的床上,新被、新褥、新毡,一码齐、都崭新。暖气片散发着热气,每个房间都暖融融的。光荣院阎副院长引我一边看,一边介绍说,这些老人平时读书报,看电视,观赏金鱼,侍弄盆花。每逢节假日,都组织老人们与青少年联欢。还组织到中南海瞻仰毛主席故居,游览北京名胜,尽量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挂在饭厅墙上的每位老人的生辰表提醒工作人员:老人过生日定要祝寿。饭厅右边墙上的“食谱”告诉我,光荣院根据老人们的需要,调剂饭菜花样,基本做到一周不重样。有的老人说:“入院前,我做一顿饭吃三天,做什么吃什么;现在一天三顿,吃什么做什么。我们碰上这样的好年景,真是有福气。”
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家庭”的温暖,“儿女”的孝心。八十六岁的狄孙氏老人(已去世),为革命献出了两个儿子。她因患年老性血管硬化症,长时间神志不清,卧床不起。全院十五名服务人员都把她当做自己老妈妈一样细心侍候。她们给老人喂药,喂炼乳、奶粉,给老人理发、剪指甲。老人大小便失禁,她们一天要擦洗七八次,从不嫌脏。一位老人得了脑血栓病住进县医院,阎副院长等几个女同志一直守候在老人床前。许多老人激动地说:“谁说我们没有亲人,服务人员就是我们的亲人。”
平谷县光荣院的服务工作受到各界好评,曾多次被市、县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去年,被民政部、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模范优抚事业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