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欧行冥想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14
第8版()
专栏:

欧行冥想录
萧乾
五、文明之道
一个社会文明不文明,可以从许多方面去衡量。其中之一,就看它替不替残废人着想,有什么具体措施。这里,散发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体现着一种对同类、对不幸者的情意。
在这方面,欧洲比四十年前文明多了。在西德,我看到有些高层建筑的自动电梯里,在楼层号码牌上有着凸起来的盲文。双目失明的人,只要伸手一按,照样能让电梯在他所要去的那层停下来。英国剑桥有一家六十年代兴建的学院,它的宿舍和教室都没有台阶。这样,坐轮椅来求学的学生,也能行动自如。不少大城市,专门为残废人设有停车场。不用说,两层的公共汽车,总在底层靠车门处也象我国一样为老弱病残孕保留着专座。在旧金山和伦敦,我都看到同我年纪相仿的老友,持有一种“免费乘车证”。女的满六十岁,男的满六十五岁,就能享受。
据说,八旬出头的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是轻易不接见平民的。但是在我进宫的那天,休息室里还有穿民族服装的三男两女也在等着被召见。一打听,原来他们都来自挪威北部的一家残废人医院。由于他们辛辛苦苦地从事这种工作达三十五年以上,服务得又特别周到,因而获得了国王勋章。
这么奖励,当然也意味着对一种文明风气的提倡。
文明的另一尺度是公民纪律,特别是交通法规的遵守。
四十年前,在英国走路可没今天这么麻烦。现在不但到处是单行线的牌子,而且,过街得走指定的人行横道,还非要等专为行人设立的交通灯变成绿色,才许走。在西德和挪威也都是这样,而且行人都严格遵守。有时连车影儿也不见,红灯未变绿色,他们硬是直直等在那里。我心想,多么“痴”啊!
朋友开车陪我去赴宴。我知道他有酒量,但是席间,他连啤酒也不进一滴。我又觉得他“痴”了。原来在这里,只要闻出驾驶人员有酒气(包括啤酒),就判坐牢,而且绝不允许用罚款代替徒刑。
这里还可以看出守法与执法之间的关系。执法如果不严,说了不算,或者雷厉风行了几天之后又稀松了事,守法者也就不会“痴”下去了。
为什么四十年来起了这样的变化?朋友解释说,打仗的时候,英国缺乏汽油,交通法规就放松了。交通法规是随着汽车数量成倍地增加而严起来的。如果车子增加了,行人还是老的走法,那样要末汽车当驴车来开,要末伤亡事故就必然成倍地增多。
遇到非常时期,有时会发生“一马勺坏一锅”的惨事。大轰炸中,伦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件事:一天,市中心拉起警报,行人照例都要顺序从地铁的入口下去躲避。那是个小站,入口不但窄,而且下去二三十磴台阶,再拐个弯,才能到达售票厅。这一天,有两三个愣小伙子不肯鱼贯而行,硬是横冲直撞。结果,摔倒在拐弯处。这下可糟了。他们堆成了障碍物,把后边大批行人成群地绊倒了。于是就人压人地叠成一座肉塔。警报解除后,那一带并没有一个人被炸死,地铁入口处却有七八个人因窒息而丧命。
随着经济发展,眼看我国汽车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公民纪律一定也得相应地跟上去才行。不然,平时只好把汽车当驴车来开,遇上非常时期的考验,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