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22
第1版()
专栏: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本报评论员
改革经济体制为的是什么?为的发展生产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要经历一个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的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早醒来,大家都成了“万元户”。
最近一段时间,报刊突出宣传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是很对的。不足之处,看来宣传农村“万元户”多了,从而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一个错觉,好象农村改革了,农民都富了,多数成为“万元户”了。由此推论,现在城市改革,该轮到城市职工做“万元户”了。不少人以自己的工薪同农村的“万元户”比,同城市某些收入甚高的个体户比,越比越觉得自己的收入低,越比越盼着在刚刚起步的改革中立即成为“高收入”者。抱有这种念头的同志,把现在的某些改革办法喻为“武松喝啤酒”,远不能过瘾。
这种思想不切合实际。我们的国家大,底子薄,在劳动生产率、生活水平方面,要赶上经济发达国家,需要努力奋斗几十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农村的改革先行一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长期困扰我们的八亿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许多地区的农民逐年富裕起来。但是,说到“万元户”,同几亿农户比,还只能说是沧海几粟,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在城市,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同样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家可以想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多数城市居民敢于设想购置电视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么?曾几何时,有的已经逐渐普及,有的正在迅速增添。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尽了最大力量。这样做,带有还多年欠“账”的性质,是完全必要的。我们都承认人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同劳动生产率相适应。目前不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不够好,劳动生产率还不够高。如果超越生产发展的水平,发高工资、高奖金,一时似乎“富”起来了,但其后果,只能是消费基金失控,市场供应紧张,物价大波动,暂时长上去的“高收入”被“高物价”拉下来,还会给今后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增加困难。这样图虚名得实祸,是不可取的。
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我国人民多少世代的美好愿望,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打下基础。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事业是空前伟大的,我们现在进行的四化大业更加伟大、艰巨。我们要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几十年,为社会多作创造和贡献,在生产大发展的基础上,求得生活的大改善、大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