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浙江大学依靠留学归国人员 开辟新的教学科研领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25
第3版()
专栏:

浙江大学依靠留学归国人员
开辟新的教学科研领域
本报讯 记者张书政报道:浙江大学适应经济建设需要,以留学回国人员为骨干力量,在教育改革中开辟新的教学、科研领域。
该校近年来陆续学成回校的有九十六名留学人员,目前在国外留学的有二百五十六人。该校依靠留学归国人员,并让广大师生配合,开辟新的教学领域。目前已自编新教材六十多种,开设新课程一百零一门,平均每个系有一至三门。拟开设的《信号与系统》、《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两门新课的准备工作已就序,将作为全校工科必修公共基础技术课。全校已建立和准备建立的新实验室三十九个,并根据留学回国人员提供的清单装备了校中心实验室。该校起用八十一名留学回国人员担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指导研究生紧密结合四化建设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为研究生及在职教师开设许多内容新颖、水平较高的课程和专题讲座,介绍有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当代学者正在研究而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该校在教学和实验内容中把新学科、新技术增添进去,取代了以往名目较多的课程,减少了教学时数和不必要的实验内容。这样,可以做到教学相长,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九十年代需要并面向二十一世纪。
这所大学支持教职员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全校已同有关省、市和单位建立了十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被国内外誉为“八十年代液压新技术开发者”的该校机械系教授路甬祥,在西德进修期间获得五项发明,当他在国外登记头两项专利后,浙江大学即为他拨专款,组成五人科研小组,在国内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为他回国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路甬祥回国后,学校又全力支持他的实验室基建工作。该校化工系教授吕勇哉在美国进修期间取得一项有巨大经济价值的科技成果,浙江大学立即把这项成果推广应用到我国钢铁生产中去,在鞍钢和上钢五厂初见成效。目前,学校正支持吕教授开展新的研究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