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文学的格调与情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25
第7版()
专栏:随感录

文学的格调与情趣
毛锜
近读一份行将创刊的杂志广告,其开宗明义第一条就强调,该刊在内容上一定要做到“格调高尚,情趣健康”。对于这一条我深为赞许,认为这是一种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因为几乎与此同时,我曾不止一次看到和听到一些读者的呼吁,要求欣赏“思想上有教益,艺术上有享受,知识上有开拓”的作品。上述那家行将创刊的杂志的“宣传告示”,正好反映和表达了这些读者的心声。
“文须有益于天下”。我觉得上述那家杂志强调这一点不是没来由的。因为与此相对立的一些格调庸俗、情趣低下的东西,前几年就出现过,后因遭到读者的强烈批评而不得不有所收敛。不意近一个时期来,乘通俗文学突起之风,这些曾被人们唾弃的东西,乔装打扮一番,又在街头报摊上象水银泄地般泛滥起来了,这是稍有一些鉴赏水平的人都会看得出来的。
读了这类小报,自然联想起鲁迅先生当年批评上海报摊上那些文字垃圾时所作过的形象比喻。鲁迅先生不无愤慨地指出:这类东西“正如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在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躄到马路上来了”。现在的一些庸俗低劣的东西,不也是自知难登大雅之堂,为一些严肃的刊物所不齿,才改换门庭,鱼龙混杂地又冒出来了吗?
文学,不管是艺术文学,抑或是通俗文学,都有个格调高下、情趣健康与否的问题。有“惟歌生民病”的诗歌,也有专写绮罗脂粉的玩艺儿;有格调健康的言情小说,也有诲淫诲盗的色情文学;有引人向上,追求真、善、美的作品,也有荒诞不稽,诱人堕落的文字垃圾……而从来都是前者受人欢迎,后者遭人厌憎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文学的目的无他,就在于陶冶心灵,美化生活,指导人生。
报摊上出现格调庸俗、情趣低下的东西,显然和一些人见钱眼开的“生意经”有关。不过,钱是赚了,精神上却亏了,这是金钱所弥补不了的。
希望我们所有从事小报编辑和写作的同志,都能注意文学的格调与情趣,注意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观念,切莫辜负青少年读者对我们的期望,更不要自己玷污自己“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来说,就是:“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