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沈阳市总工会深入领导马恒昌小组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4-19
第2版()
专栏:

  沈阳市总工会深入领导马恒昌小组运动
  林山
沈阳市从一九五○年四月开始推广马恒昌小组先进经验,一年来是有成绩的。根据三月份十四个产业的统计,现在已经有三百八十四个先进小组。在这些先进小组的带动下,沈阳职工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提高了一步,有些企业单位,提前完成了任务,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如化学工厂硬化油车间张义昌小组,经过三班联席会议,研究改进操作法,解决油脚皂含油过多,处理了大豆油粘质物问题,每日可节省三千余万元(东北币),并缩短了操作时间,去年十二月份十八天完成了全月任务,今年一月份又突破了原有的消耗定额。铁路工厂初洪义小组学习了马恒昌小组经验,从去年四月份起到十月六个月来,每月超过任务百分之二十五,一九五○年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某厂杨宝忠铣刨组和技术人员结合,组织技术互助,去年创造了大小工具一百余种,质量经常保持百分之九十九。
但是,在沈阳市总工会推广马恒昌小组经验的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缺点:首先是先进小组发展的不够平衡。沈阳市有近万个生产小组,先进小组却只有三百八十四个,有些比较大的国营厂,如电工三厂、机器九厂、装具厂等,还没有出现一个像样的先进小组。其次,先进小组不够巩固,个别产业工会如机械工会沈阳市委员会所领导的小组,竟有三分之一不能巩固。第三、有些工会干部在推广马恒昌小组经验中有盲目性,只是一般号召推广。有些小组学习一套制度、形式,却没有把推广先进小组经验与解决本单位的生产关键问题结合起来。根据上述缺点,沈阳市总工会提出要各级工会在领导小组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工会在推广马恒昌先进小组的经验时,不光是推广他们的制度形式,而是要根据马恒昌小组的基本精神,抓住本产业、本厂、本车间的关键问题,有重点地培养典型小组(不是只去发现),然后把这些小组的经验总结起来,有组织地大力推广。电工五厂推广宫润文小组的作法就是这样的。他们抓住本厂生产中的关键翻砂废品率太高的问题,重点培养宫润文小组。宫润文小组的技术人员与工人共同研究技术,建立了分工负责等制度,生产质量大为提高,废品率从过去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最高到过九十),降低到百分之七。他们厂总结了这一经验,党、行政、工会集中力量大力推广,带动了全车间各组都提高了质量和工作效率。这种培养出的先进小组的经验,在开初时还不会十分完善,水平还不会很高,但却正是这一产业这一工厂在解决关键问题上所需要的,他们的水平又多是一般群众所能达到的。因此,推广这种具体经验的效果就很大。
先进小组巩固和提高的关键在于领导。工会的干部要深入小组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譬如有的先进小组因为评选落选,大家泄气,从此落后了;有的小组因为小组长得奖,大家不满意,散了心,不再进步了。有了这些问题,工会要马上对他们进行教育。
工会要及时总结、交流先进经验,给先进小组指出明确方向。有的单位采取小组长联席会的办法,是好的。更重要的是工会领导上必须经常注意:使先进小组工作和整个工作要求相结合,使先进小组能经常站在运动的前面。
小组长的领导作风对于先进小组有重大作用。工会应该特别注意培养、教育小组长。工会要使小组长积极负责,作好团结全组特别是团结老技工的工作。不少先进小组都是在发动了老技工之后,小组才真正团结了,技术才能迅速提高。和老技工关系搞不好的小组,竞赛常常不能巩固。另外工会要教育小组长经常关心群众的思想、情绪、生活等。这是团结全组,发挥生产积极性很重要的条件。
为了便于检查、评判,特别是使工人群众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先进小组不只要有一般的要求,各产业还应该有比较具体的标准。沈阳市今年一月有六百七十八个先进小组后来订了基本条件,进行一次检查以后,就减少了很多。竞赛标准要适当,太高大家达不到,没有实际意义;标准太低,不能提高生产,也失掉了应有的意义。等级太多也不合适,有的产业订了很细的标准,但群众接受不了,还是落了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