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新中国茶业的前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4-19
第2版()
专栏:农业生产

  新中国茶业的前途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 吴觉农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发见以茶为饮料的始祖,是世界茶叶生产的母国。据可靠的历史记录,我国人民饮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植茶面积之广,据唐陆羽茶经(纪元七八○年)所载,当时已流传于长江、珠江和闽江各大流域的数十州郡,而饮用的普遍,不但扩展至黄河流域和北方一带,且已传到内外蒙古和新疆等地。现在世界上主要的产茶国家如印度、锡兰、印尼(爪哇)、日本等国所种茶树,莫不由中国所移植。现在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已广达十七省五百余县,生产之丰,质地之好,驾乎其他国家之上。据抗战前的统计,中国生产的茶叶达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由于茶的消费普及全球,因此茶叶的贸易居于重要地位。我国在唐朝时即征收茶叶税,证明当时茶叶已成为普通商品。到了宋朝,并设有茶马司,以茶易马,茶叶贸易由此更见发展。十六、七世纪时,我国已和葡萄牙、英国、俄国等建立了茶叶的贸易关系,此后中国茶叶即曾长时期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居领导及独占地位。
英国及苏联曾先后为中国茶叶最主要的两大消费国家。一八八六年中国茶叶输出总数接近二亿四千万磅,达到对外贸易的最高峰,其中红茶占一亿八千万磅,绿茶仅占二千一百余万磅。即就世界茶叶消费来说,亦以红茶为主。全世界茶叶消费量在抗日战争以前约为九亿磅,绿茶占十之一弱,红茶占十之九以上。国茶产销,自十九世纪末叶已逐渐下降,近十几年来,更一蹶不振,以解放前为例,外销少到只剩两千多万磅,其中红茶输出数量竟还不及绿茶的十分之一!
世界茶叶生产情况,则与近年我国茶产情况相反。红茶产量一九五○年印度为五亿九千万磅,锡兰是三亿二千万磅,印尼亦已恢复到七千五百万磅,这三国所产之茶,大部输出国外。日本生产大部分为绿茶,已恢复到战前八千二百万磅的数字。而我国红绿茶输出国外总额,则较抗日战争以前大为降低。我国产茶,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反动政府二、三十年的统治下,竟被摧残到这步田地了。
我国茶叶产销锐减的原因,首先由于英美等帝国主义者操纵了印度、锡兰、印尼的茶叶,实行大量倾销,并对华茶作种种恶意宣传。其次,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地主对茶农的非法剥削,使其无利可图,致原有的茶叶市场逐渐崩溃。第三,十月革命以后,反动政府蓄意与苏联为敌,停止对苏销茶,因而断绝了我国红绿茶的最大销路。第四,近十余年来,日本侵略我国后,日本和台湾茶叶大量倾销东北和华北,使中国“南茶北销”受到严重打击。但更重要的是长期战争和不良政治的摧残,终于造成了茶园荒芜,茶业萧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鉴于我国茶业的长期衰落,亟待恢复和发展,特设立了中国茶叶公司,统一领导全国茶叶的产制运销工作,并注意经营苏联和各新民主主义国家需要的茶叶。当时决定了一九五○年茶叶产销的方针,主要是:大力生产红茶,积极发展边销,组织并领导私商经营内销和侨销,提倡机械制造以减低成本,并发放茶叶贷款,规定茶粮比价等,以提高茶农生产的积极性。
过去一年中,在茶叶的产销方面,已获得了初步的成就,这证明了中央人民政府所定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以几个茶区为例,毛茶山价平均较一九四九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仅以外销茶叶产量而言,超过一九四九年的两倍,如专就红茶言,则超过了八倍,茶叶生产已开始走向恢复。
在国外贸易方面,销苏联的红茶,占总额百分之七十,一年中与苏联及新民主国家的茶叶贸易,均已超额完成了任务,奠定了有利于扩大茶叶生产的基础。内销方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恢复和发展了边销茶。我们知道,边疆少数民族,以茶为必需品,过去反动政府垄断茶价,不仅边销减少,并造成兄弟民族间的嫉视。现在,人民政府在照顾茶农再生产的条件下,合理地调整了少数民族以土产交换茶叶的比价。西康羊毛和茶叶的比价,已较一九四九年提高百分之五十。新疆解放后由中央运去大量砖茶,以前每百斤羊毛只折合茶砖一块,现已提高到三块半,羊皮已由每百张折合茶砖八块提高到二十四块。
我们对于茶叶的经营,也照顾到公私兼顾的原则。一九五○年由于组织私商,委托加工制造,解除了私商的顾虑;在外销茶价的稳定方面,国营公司维持了一定的供需和代销办法,保障了私商的利益。
一九五○年的茶叶生产,虽然已得到以上的成绩,但还有些缺点,例如在外销红茶方面,因为追求数量的完成,未能充分注意品质的改进,使价格方面受到一些影响。机械制茶,因茶工和管理人员对机械还未熟练,精制率和成品未能提高到一定程度。在收购方面没有及时明确政府以发展红茶为主的方针,致私商收购有顾虑,而茶农在一九四九年粮荒之余,迫切需要出售茶叶,因而发生集中挤销的现象,政府财力有限,一时不能全面照顾,也引起一部分内销绿茶区茶农的不安,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在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可以逐渐克服的困难,而且已经克服了许多。
综观一九五○年茶叶生产和贸易上的胜利,增加了我们对于国茶恢复和发展的信心。
中国茶叶发展有无限前途,这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以外销而论,苏联和新民主主义国家大量需要红茶,现在供给苏联的茶叶,距他们的需要量还很远。历史上我国销苏联的红绿茶和砖茶曾有一亿二千余万磅的纪录。新民主主义国家对红茶、蒙古人民共和国对砖茶均有大量需要,而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红茶输出,亦仍大有发展余地。同时北非向为中国绿茶外销的主要地区,年销可达二千万磅左右,中国绿茶品质优良,非日本绿茶可比,非洲人民习惯饮用,偏爱独甚,出价亦高,所以销往非洲的绿茶,也有前途。
从国内看,土地改革以后,农民购买力提高,需茶日多,边远区域对各种砖茶的贸易也在继续扩展。如果每人多消费茶叶半磅,一年即需增加茶叶二亿磅,内销茶的潜在力量极为可观。我们的茶叶生产原有很好的基础,客观需要方面又有这样有利的条件,在去年茶业开始恢复好转的基础上,一九五一年的方针仍将大力生产红茶,扩充对苏及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贸易,边销茶由国家适当的掌握,大力推动,其他销往非洲的绿茶,内销及侨销等茶,均以领导并组织私商经营为主。今后茶叶事业的顺利开展自无疑义。惟在当前还须从以下三方面作共同的努力。
一、增产红茶:世界茶叶市场的消费以红茶为主,要开辟国茶外销的出路,就应大力地,主动地增加红茶生产量。以目前茶叶生产情况而言,红茶生产供不应求,绿茶则有滞销现象,因此除珍眉绿茶的重要区域如江西的婺绿,皖南屯绿,浙江的遂绿以外,其他如浙江的平绿、温绿,江西的玉绿等,必须尽量改制红茶,根据去年在皖北霍山和浙江平水区改制红茶的经验,证明这一工作是完全可能的。但绿茶区茶农对于红茶加工向无习惯,我们除了积极提倡而外,尤要切实加以技术的指导,才能成功。如能进一步改用机器并转变过去中国所用室外发酵(热发酵)的老法为室内发酵(冷发酵)的科学方法,则品质改进自有相当保证,印度、锡兰红茶品质一般较好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二、提高品质:我国茶叶品质过去逐渐降低,影响外销,并使茶农受到损失,所以国茶品质必须迅速加以提高。提高品质最简捷有效的方法是发动广大茶农,提高“早摘嫩采”,经验证明,凡是这样做的,茶叶品质都臻上乘。其次一九五○年有些茶厂雇工拣茶,每担毛茶卖价不过三担米,而拣工倒要一担米,问题自然严重,因此又必须发动群众,广为宣传,提倡茶农茶叶制成后自行“剔除梗片”,再行出售,如此茶农的毛茶可以卖得较高价格,茶厂亦可减少拣工,降低加工成本。此外,我国茶园长期荒芜,茶树品种既极复杂,且树龄过老,品质产量多已衰退。为树立长期建设的观点,同时应在现有的较著名的红茶区如安徽、江西所属的祁门、至德、浮梁的红茶区,江西的修水、武宁、铜鼓包括湖南平江等县的寗红区、湖北的恩施、五峰、鹤峰的宣红区,湖南的安化、新化、桃源的湘红区,发动群众将已有的零星散漫的茶园,加以补植或开辟新茶园培植优良新茶种,以期在三、五年后,打定改良中国茶叶品质和增加产量的基础。
三、奖励机器制茶:中国茶叶外销衰落的主要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但还应指出的由于手工制造,成本甚高,无法与其他国家竞争,此亦造成外销红绿茶不振原因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茶业进一步发展推广,就必须稳步走向机械制茶的道路,过去用手工制茶,每担精茶叶的成本,往往要一石五斗到二石大米。机器制茶的成本一般较手工制茶低三分之二。过去以压低毛茶山价来减低成本,因此农民毛茶也做不好,这是必然的趋势。利用机械制茶,不但可以提高毛茶山价和资金的累积,并可使出品迅速整齐,统一规格,对于外销发展帮助甚大。
以上仅提当前急须努力的三点,只要我们抓住:大力生产红茶,提高茶叶品质,稳步走向机械制茶以减低制茶成本几个重要环节,新中国的茶叶不久定可达到茶香处处,绿遍全球,红满大地,恢复华茶的历史光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