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四川省抓旅游业繁荣了地方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2-27
第2版()
专栏:

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
——四川省抓旅游业繁荣了地方经济
本报记者 刘霄
前些年,旅游经济这个词,对一些同志来说,还十分生疏。现在,它却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了。
面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崛起,四川是反应较快、“借东风”较早的省份之一。回顾旅游经济的发展经过,对人不无启迪。
丰富的旅游资源
四川是一个大省,人口上亿,有“天府之国”之称。这里风景资源得天独厚。“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的说法自古流传。九寨沟更博得人们“画不如江山”的赞美。都江古堰、大足石刻、长江三峡、恐龙群窟、阿坝草原,加上大熊猫、金丝猴等十三个自然保护区,代表了四川风景资源的精华。这几年人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蜀中一年一度“朝山”的传统,逐渐演变成了旅游的风气。从1979年起,峨眉、大足的游人,每年都以十几万到几十万的速度递增。去年,四川接待的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两千多万,相当于全省人口的五分之一,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9%。
有些省份,眼睛只盯着国外游客,仿佛舍此就没有了客源,没有了旅游收益。四川属于国际旅游的温冷地区。但他们恰恰从国内及省内旅游需求的急剧上升中,找到了资源与市场结合的契机。
信心来自对效益分析
兴办国内旅游业究竟能对整个经济产生多大影响?去年,四川省旅游局的同志写出了效益调查报告。
——蒲江距成都八十五公里。过去埋头搞农业,年年财政“吃”补贴。1983年,蒲江县开发了飞仙阁和“秀甲蜀西”的朝阳湖水库,利用湖光山色和动植物资源,兴办旅游,致富蒲江。游人闻讯后结队而来,去年游客人次达三十二万,高峰时每天接待五六千人。三十二万“财神”给蒲江县的许多行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加快了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也促进了经济信息的交流。
——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峨眉竹器厂原来生产晒席,业务萧条。后来为游人们生产竹手杖、凉帽和扇子……赢利大幅度增加。灌县适应游客需要,大力发展陶器、玉雕、石雕、丝毯以及滋补中草药成品,1983年产值就超过了一亿元。五年中,旅游优势使峨眉县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了207%。
——旅游业为个人勤劳致富另辟蹊径。在全省富裕户中,旅游专业户“异军突起”,成为新经济的直接受惠者。
旅游经济绝不止于物质收获。新开发的旅游点,装点了河山,分流了游客,缓解了省内一些传统热点超容量旅游的压力。全省上下都把旅游业视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
要有科学的态度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前提。一旦破坏,不可复得。若使旅游资源不断“增值”并荫及子孙后代,一定要重视总体规划。不能兴之所至,盲目开发,搞“破坏性建设”。四川在这一点上,不失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省里搞的第一个总体开发规划是峨眉山。有关部门派人考察了全国名山,省常委两次召开会议,请专家讲评、修改规划,确定了“以旅游为中心,以文物古迹为内容,在‘秀’字上做文章”的保护、利用、开发方针。
在总体规划中,四川特别强调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点,保持景观的自然美和原始美,并且坚持严格的审批制度。
旅游点增多,客源能否满足要求?四川的同志对此非常乐观:“现代旅游业,是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发展的。我们的条件将日趋成熟,人们的游兴有增无减。上亿人口的大省加上省外国外的游客,何愁景点闲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