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在奖金面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02
第2版()
专栏:

在奖金面前
本报记者 肖荻 本报通讯员 袁瑞华
年前,关于“某厂发了多少奖金”的种种传闻,对于每位有权签字提款的厂长来说,就象一股冲击波……
天津织布总厂厂长、八千多职工的当家人李学武在屋里踱着步子,他认真思考着所谓“小道消息”。是把奖金基数提高呢,还是坚决按中央精神办?厂领导很快取得一致意见:本厂不违章办事。
职工们拿到几十元年终奖金。有的人抱怨说:“咱这倒霉厂,全市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李学武在会上向大家摆家底,讲道理:“同志们,咱们厂底子薄,不能跟别人攀比。我们的办法就是努力拚搏,把经济效益搞上去!”
话是开心钥匙,行动更有说服力。年终奖,总厂低于分厂,干部低于职工。李学武本人由于工资关系还在原单位,两头都没他的。
李学武是去年上任的。他一上任就抓企业整顿,亲自率队逐厂检查。事先通知:吃饭大众化。谁超过标准谁掏钱。
有个分厂,出售零残布不入帐,想用这笔钱多发奖金。李学武问:“你们这么干是为什么?”分厂的领导说:“为了提高效益,搞了点……改革。”李学武说:“改革是没有固定模式的,需要大胆创造,但第一不能谋私利,第二不能偷漏税,第三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你们搞小金库,这不是改革,是邪门歪道!”
李学武并非苦行僧。
1983年8月,他受命到色织十三厂任厂长,一进门,满目凄凉:1至7月连续亏损。食堂饭菜差,饭后职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班车趴了窝,下雨天,女工头顶挎包挤车……
织布工出身、五十年代当劳模、六十年代上大学,后来在棉纺一厂当技术干部的李学武二话没说,住进厂里,一头扎进食堂跟大伙商量办法。他又报名亲自参加义务修车队修复班车。带头当讲解员办反浪费展览会。组织技术攻关抓产品升等……人,累瘦了。
但是,人们燃起了希望之火。炊事员们搞来一个热水罐,贴上“请饮开水”的字条。
这之后,食堂再不是盐水煮土豆,很快增添了水饺、包子、排骨等六七种饭菜。年底,奇迹出现了,厂子扭亏为盈,工人实现了原已无望的调资,1984年又来了一个翻番拐弯,实现利润一百二十四万元!
去年7月,上级调他任总厂厂长。当时他面对的又是一个困难局面。他狠抓产品开发和转轨变型,带领干部下去办公。年终超额完成计划,上交利润七百多万元。
在奖金面前,李学武是好样的。他一方面带领职工勇于改革,让职工看到,企业搞上去了,奖金一定会多起来;另一方面他教育职工不算计国家,决不走歪门邪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