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黄营乡十年内百分之八十的村实现林网化 经验:坚持造林和护林并重 建立护林专业队,做到一栽就管,一管到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03
第1版()
专栏:

黄营乡十年内百分之八十的村实现林网化
经验:坚持造林和护林并重
建立护林专业队,做到一栽就管,一管到底
新华社编者按:涟水县黄营乡发展林业的经验,核心在一个“护”字上。一抓“护”,就扭转了过去那种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状况。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指出,植树造林这件事情能否办成功,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转变作风,不要搞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所谓扎扎实实的工作,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既要造好林更要护好林。真正做到造一棵,活一棵。
现在,春季植树造林活动即将在全国展开,认真研究和重视应用黄营乡的护林经验无疑是有益的。
新华社南京3月2日电(记者徐心华)江苏省涟水县黄营乡坚持造林和护林并重,不到十年时间,全乡80%的村实现了林网化,林木覆盖率达到18.8%,平均每人有树一百七十多棵。
黄营乡是涟水县的湖荡地区,地势低洼,素有洪水走廊之称,过去盐碱涝渍灾害严重,粮食产量很低。自1975年以来,这个乡实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在挖渠、改土、平田、修路的同时,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做到渠成、路成、林成。十年来,全乡共挖大小渠道三百多条,总长四百八十公里,渠道两旁全部栽上了杨树和柳树。如今,杨树和柳树已枝繁叶茂,郁郁成荫。夏天,人们走在渠旁的公路上,可以不戴草帽而晒不着太阳。在沟渠坡面,还栽插了大批枝条可供编织用的杞柳和紫穗槐。
黄营乡为什么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实现农田林网化呢?除了加强领导、全面规划、落实政策等原因外,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造林和护林并重,不断巩固和发展绿化造林的成果。
过去,黄营乡也曾年年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可是由于忽视了一个“管”字,结果年年植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成林,花钱不少,花力不小,收效甚微。从1975年以后,他们吸取了以往的教训,认真把好管护这一关,做到一栽就管,一管到底。为了使护林有保证,全乡建立了一支有一百五十人参加的护林专业队。这些人都是通过村民小组的群众民主推选出来的,他们当中有三分之二是老党员、老干部,最大的六十多岁,最小的也有五十岁。他们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受到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村民小组每月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对管护有功的,再从林业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给予适当奖励。黄营乡还制订了一套保护林木的规章制度,到处张贴、广播,并印发到每户农民家里,做到家喻户晓。
农田林网化给这个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条条郁郁葱葱的林带,既防风,又抗旱抗涝。1983年4月下旬,涟水县遭到大风冰雹的袭击,许多乡村的农作物和民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可是黄营乡遭到的破坏却较小。去年8月,全县六天内降雨量达五百零六毫米,许多乡村的沟渠道路被冲毁了,黄营乡由于林木的保护,沟渠没有发生大的损失。农田林网化还促进了这个乡的生态平衡,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去年,全乡人均产粮一千四百八十斤。由于林业的发展,还促进了这个乡的工副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全乡每年可收杞柳和紫穗槐枝条七十五万斤,仅此一项,就收入现金六十多万元。随着林业的发展,全乡的畜牧业和养蚕业也发展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