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吉林省蛟河县仁和村的宣传员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4-20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吉林省蛟河县仁和村的宣传员工作
  杜展潮
  仁和村宣传网建立的经过
仁和村,是吉林省东部蛟河县新站区的一个行政村。全村由六个小屯组成,共有一百八十四户,六百八十四口人(朝鲜族同胞约占十分之一)。该村自一九四五年“八,一五”解放后,经过减租减息,反对汉奸恶霸以及土地改革运动,农民生活普遍地上升了。农民们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有着很高的信仰。该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于一九四八年公开建党时建立,一般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还好,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
去年九月间,敌人在仁川登陆后,疯狂地把战火引向我国东北边境。吉林因为是个边疆省份,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生活很快就都受到了战争的影响。中共吉林省委为了迅速地扫清反革命分子所散布的谣言,并把群众的斗争意志集中起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便召开了个紧急的宣传会议。这个会议,除县宣传部的负责人参加外,工作基础较好的村庄的党的支部宣传委员也出席了,仁和村便是其中之一。省委宣传部开罢会,县委和区委接着召开党员干部会和支部书记联席会,决定建立农村宣传员(当时叫宣传鼓动员),并以仁和村作为典型试验村。
开始时,仁和村只有七名宣传员,全是村中的共产党员和干部。十二月中旬,县委宣传部长到该村了解情况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建立对人民群众的宣传网的决定的精神,指示该村支部应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继续扩大宣传网,结果连原有的共发展到三十五名宣传员。这些宣传员的产生,一般都是先由党支部确定名单,征得本人同意,然后又利用农民夜校课余的时间,向农民群众征询意见;最后经中共区委会核准的。
宣传员的活动及其效果
仁和村的宣传员在共产党支部领导之下,大致采取下面几种方式进行宣传活动:
第一、启发农民群众举行诉苦会,诉苦会是启发群众仇恨美帝国主义、集中群众斗争意志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该村以屯为单位,先后举行过两三次,收效很大。例如:河东屯举行第一次诉苦时,还没等宣传员、村长师长山讲完话,翻身农民王焕廷就抢着说:“我过去抗了半辈子活计,吃了半辈子‘劳金’,那些苦楚还能忘得了!”接着是宋君、李文玉诉苦,他们说他们过去不光没房没地,受尽地主恶霸的剥削,而且饿着肚子去给日本鬼子“勤劳奉仕”。林玉芳说:“光复以前(即“八·一五”前),地里打十石就得给小鬼子出十石“负荷粮”!那时候看见街上的狗腿子来了,杀鸡杀鸭请人家,到头来该要钱还是要钱、该要粮还是要粮!这回美国鬼子要打朝鲜过来,日本鬼子也要来,如果我们让他们过来,咱们连命都没有啦!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过来!”全场的人都被他的话激动起来了,接着是老周的老婆诉苦,她说:“那时候我过的穷日子你们谁不知道!深冬腊月没铺没盖,老头子还看不起我,光往我身上出气!到如今,我还是我,老头还是老头,光景却不一样了,老头脾气小了,庄户人家有田有地有房屋,我也一样过日月啦!”随后,她感慨万分地说:“像咱们现在这样的新国家上那找去?咱们可得尽心保护住咱这个国家,使它结结实实的!”中农张凤林说:“现在的生活可比那时候强,拿那时候两个家换现在一个家我都不干。那时候,我只有一匹老瞎马、一台花轮车;现在,有三匹马、一台胶皮轮大车,家里还有两千斤余粮。那时候,我兄弟五人只有一床被窝;现在,不说铺盖,连家口都说上了。那时候上街去,不说见了伪满的兵要行礼,连看见个戴礼帽的人,也得哈腰打躬;现在赶车到街里去,咱庄家人说话就算。这样的好日月,可不能让美国鬼子来糟蹋了。多会出战勤可得尽我先去,我车又硬马又壮不怕什么。”……这个诉苦会足足开了四个多钟头,参加会的六十多个人就有四十五个讲了话。当主席宣布散会时,人们都还不愿走,说:“再扯一会吧!”“再扯一会吧!”农民在这种诉苦中,把新的和旧的生活作了对比,进一步地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的联系,要保卫自己的好日子,必须抗美援朝。
第二、开时事座谈会——这是在诉苦的基础上把群众思想再提高一步,使群众积极地走向行动的重要方式。仁和村开罢了诉苦会,宣传员们又分头以屯为单位,组织时事座谈会,参加的人多是男女青年。由于回忆了过去重重的苦难,又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当时美帝国主义仅距鸭绿江十三公里),大家宣誓“再也不当第二次亡国奴”!提出“拿起武器保家卫国”的口号,九个青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三名因身体不好,被验下来了)。在这次志愿参军的运动中,妇女不仅没有扯后腿的,还有好多青年妇女(例如河东屯的林素珍)劝自己丈夫去参军。青年妇女李芝敏说:“旧社会什么时候也没有把我们妇女当过人看!现在新社会有了咱们的地位,咱为什么不往人道上走?”。坚决要求到朝鲜前线去当护士。此外,自动报名参加战勤工作的青壮年四十五名,报名输血的三十四名,并在“吃饱穿暖,充实国防力量”的口号下,掀起了缴好公粮运动,全村的老年人和妇女都投 入这个运动,八天共挑选出四万五千斤好大豆送到区上去。
第三,开展读报工作——这是进行日常的时事政治宣传的主要方式之一。仁和村每个屯现在有一个农民夜校,全村一共有二百零八个青壮年人(包括全体干部),没有一个不参加农民夜校学习的。宣传员们便利用这种场所,和农民夜校教师合作,每天利用上课前半个钟头时间读报,村子里不参加文化学习的老年人,到时候也赶到农民夜校来听时事。仁和屯老雇工傅万春说:“天下大事,听一次,记不住,听的遍数多了,还记不住它一两件。现在报纸上登的国事,总觉听得很入耳,听多了开心窍。”
第四、写黑板报——这是进行突出的时事宣传或者生产宣传很好的一种形式,如果再加上些漫画或图解,农民是很欢迎的。仁和村共有六块黑板报,以河东屯那块最受人注意,因为它立在大路口,上面画着张抗美援朝的图画。抗美援朝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靠山屯有一位姓田的老乡说:“朝鲜打仗打它的,管咱什么闲事。”宣传员邢宝升(学习模范)听见了,在黑板上仿画了一张朝鲜地图,讲解给那位姓田的老乡和其他农民听,打破了老田的麻痹思想说:“原来咱中国跟朝鲜只隔一条江,可不能让美国鬼子窜过来!”
第五、演剧——这是为广大农村群众所欢迎的一种形式。仁和村在抗美援朝中以宣传员为骨干,成立了个“农民剧团”,村长担任团长,团员都是些青年农民,共二十一个人,其中有妇女九名。此外,还有一个由一百六十位男女农民组织成的大秧歌队。他们在春节的时候,共伙演了十三个抗美援朝的节目,在群众中留下很深刻的影响。胜利屯宣传员王桂兰的母亲,开始不乐意自己闺女参加剧团,说是闺女家抛头露面,和男的混杂一起,成什么样子。后来看过一次戏,却变成了个戏迷了,剧团每次到各屯上演,不论远近她都要去看。五十九岁的老太太在戏剧里接受了抗美援朝的教育,她说:“千万不能让那些杀鸡宰牛、糟蹋朝鲜女人的美国鬼子过江(指鸭绿江),日本鬼子占咱东北十四年的苦日子,谁还没有熬够?!”
第六、“唠喀”——即聊天,这是农村中最可以普遍采用的一种宣传方式。收效也最大。仁和村宣传员在这方面得到成功的例子不少,例如胜利屯小店西农民陈魁的兄弟,报名参加战勤工作后,连地也不上了,他以为“我多会走,你们还不得帮忙!”宣传员刘福魁听说了,便到他家里去“唠喀”,说明虽然报了名,去成去不成还是个问题,万一去不成,这段活计不是白耽搁了,到头来还不是自己吃亏。这些话正说到陈魁兄弟的心眼上,他一下子清醒过来,便赶忙上地作活计去了。例如靠山屯农民田文义,开始因为对时局认识不清,不敢大胆生产。宣传员邢宝升便私下找他“唠喀”,讲了许多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部队打胜仗的消息,还举了许多事实说明人民民主阵营的力量比美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强大。田文义这下子可放心了,把破旧的花轮车卖了,买了一台胶皮轮大车,马也换成三匹硬梆的壮马,去搞副业生产。
几个经验和问题
仁和村的宣传员工作是做得比较好的。从该村的宣传工作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仁和村的宣传员,都是从抗美援朝运动中,经过比较严格的手续产生的,因此一般质量都很好,而且多数能起作用。在全村三十五名宣传员中,有共产党员十一名,青年团员六名,其余也都是积极分子,如劳动模范、学习模范、生产组长、行政主任等。以阶级成分说,过去为贫农、雇农的是二十八名、中农六名、小学教员一名。他们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威信,与群众都有一定的联系。群众反映很好,说:宣传员讲的都是正经话。同时,在三十五名宣传员中有妇女六名,朝鲜族同胞一名,这样就有人可向妇女和朝鲜族同胞经常进行宣传,宣传活动的面比较宽广。
但三十五名宣传员中还有六名不能经常在村中做宣传工作。其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妇女,因公婆扯后腿,不让出来活动,有的是学生,整天在外上学,晚上回来忙于回家温习功课,与群众接近的机会不多;有的是缺乏宣传能力,不知宣传什么。这说明对某些宣传员需要有个别的具体的帮助,并帮助他们解除困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他们的宣传内容一般地比较切合实际,善于针对群众的思想动态,并根据群众的切身经验,来展开有效的宣传。宣传的方式也很多。例如,当抗美援朝运动开始之初,有人认为朝鲜战事与中国无关,他们便用地图来向群众表明,朝鲜与中国只有一江之隔;而且启发群众回忆、诉苦,使群众认识到朝鲜战争,直接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命运,树立了“要保卫好日子”的观念。又如,在开始要准备春耕时,有的人存在着“早哩,不忙”的思想,宣传员就挨家挨户劝说,结果该村的粪在冬天就送到地上了。
但该村在时事宣传上有些杂乱,给群众灌输了许多不连贯的名词和概念,结果弄得张冠李戴。有的农民把中、苏、朝三国当作“联合国”;有的农民说:“安全理事会跟和平理事会是一个东西。”在两个阵营力量的对比上,农民们学会了美国有四大家族、八大家族、摩根、杜邦等等,却不知道和平民主阵营除中、苏、朝三国外,还有那些国家。这说明:向农民群众宣传,决不能说得太多太杂,而要十分简明通俗,只要把几个最基本的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由于农民在目前文化水平还很低,时事知识很缺乏,讲得太杂太多,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而且会发生许多错误。仁和村在宣传中的这种缺点,自然不能归罪于村支部和宣传员。这问题需要从上面来解决,上级在供给宣传材料时,应该充分照顾群众的水平,不要把任何东西都要农村宣传员去宣传,而应该专为农民编写一些通俗的宣传材料。省的报纸在农村中发行得很多,应该把时事新闻编得更集中些、更通俗些、更系统些;或者专辟时事讲话一栏,供宣传员向农民群众读报时用。
同时宣传材料在精不在多。抗美援朝运动以来,仁和村报刊发行的数量有着显著的增加:东北日报由一份增加到七份,吉林日报由五份增加到十份,此外,该村还订购了二十五份《宣传手册》、六份《新农村》、十一份《东北中苏友好报》。这一方面说明翻身后的农民群众,对文化的要求提高,对时事的更加关心,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即是如何使得各种宣传材料作到科学的分工,不致于浪费人力物力,并减少农村宣传员因为宣传品太多消化不了的痛苦。
三、在宣传阵地的掌握上,仁和村注意充分利用农民夜校进行活动。他们在上文化课前向群众读报,并在夜校作许多个别宣传,这是十分对的。现在东北农村冬学已经变成经常化的夜校,而且农民学习文化的兴趣又很高,因此成广大农民经常集合的场所,确实是最好的宣传阵地。但该村宣传员对互助组这一重要宣传阵地的掌握还嫌不够。仁和屯的宣传员是按户口分工的,而没有同时按互助组分工。在老区,特别像东北这样互助组比较发展的地方,应该充分利用互助组进行宣传工作。
四、仁和村宣传员工作所以做得比较好,除了客观上党支部的基础好以外,主要是由于区委和支部对于宣传工作的领导抓得紧。在区委会方面,为了开展和巩固全区的宣传网,采取了如下几种办法:(一)每月召开各村支部书记联席会一次,在讨论和布置中心工作时,同时布置宣传工作;(二)召开宣传员代表会议,报告时事及全区的工作中心;(三)在农闲时开办宣传员训练班,帮助宣传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学会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和方法;(四)全区选择几个点建立“传授站”由报告员定时地(约每月一次)分头到站上向宣传员传授,主要是讲解这个时期的形势以及宣传要点。据宣传员反映,区委这样做,对他们帮助很大。而仁和村支部则采取以下几种办法来领导宣传员:(一)把宣传员按屯编成小组,然后再以互助组或户口划分宣传对象实行比较固定的分工;(二)每星期召开宣传员会议,汇报工作,布置新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