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把资金转向内地——再访曹光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04
第2版()
专栏:

把资金转向内地
——再访曹光彪
本报记者 林里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正式签署以前,在少数港澳富豪中,确实掀起一阵小小波澜。敏感的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悄悄地把资金转向海外;持重的人,“看了又看”,到底也不知道是去是留。曹光彪呢?他却做出把投资重点转向内地的抉择。
曹光彪,港澳名流,经济巨子,永新企业公司的董事长。早在对外开放的最初时期,曹光彪便一鼓作气,在内地办起三家工厂。这三家工厂,两个在珠海,一个在浙江。因此,被称为“珠海投资办厂第一人”。
也就在这个背景下,记者第一次访问了曹光彪。一年半以后,我们再次在香港相遇。
“说说你的新情况和新发展吧!”去年12月17日,距中英协议签字还有两天。
“这一年嘛!”曹光彪如数家珍地说道,他扩建了珠海的香洲毛纺厂,在深圳创建了独资经营的棉纺厂,对黑龙江的延寿亚麻厂给予无偿技术转让,又共同兴办了利用亚麻原料生产亚麻棉的麻棉混纺厂,在山东临沂地区兴建毛纺厂。上海是曹光彪的家乡。我国的兔毛,过去多由上海出口,作为原料卖给外国人,然后,再花外汇买回兔毛纱。曹光彪不能容忍这种不合理现象。他同上海合作,办起了专纺兔毛的大型毛纺厂,变出口原料为出口毛纱。
“我还同北京方面合办渔阳饭店呢!”渔阳饭店在朝阳门外的亮马河畔,是个高达八十七米的三角形大楼。全部完工以后,将有六百一十七套客房,还有健身房、康乐室、西餐厅,出租汽车,以及其他现代化设施。
永新企业公司的大本营在香港,是靠毛纺毛织起家的。到六十年代中期,成了世界毛纺毛织产品市场上的主力。他们觉得香港的局限性很大,原料、市场,都不利于继续发展。曹光彪是个民族意识很强的人。发了家,他想富国,想把资金投向内地,发展民族工业。在他看来,这是永新企业公司的需要,也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早些年他曾为此回内地试探。可是所看见的,却是“红卫兵”造反,党政官员被捆绑着游街示众,斗批改,打砸抢……曹光彪摇头叹气,但没有失望。他无时无刻不在密切注视着祖国的变化,等候着时局的稳定,期待着国泰民安。他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七十年代初期,才忍痛把他的资金投向海外。他在葡萄牙办了四家工厂,在毛里求斯开了六家工厂,加上香港、澳门的十二个工厂,永新涉足五大行业,成了拥有数千职工的大企业。
1978年5月,曹光彪再次来京,他高兴的看到,天晴了,恐怖的内乱停止了。代之而来的,是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曹光彪为此席不暇暖,激动不已,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他投资内地的宿愿。
“到内地投资,同海外、港澳相比,哪一方面更为有利?”
“噢!……这就需要向前看了”,曹光彪这样回答。永新公司投资在内地的工厂,有的刚刚达成了协议,有的还在基建安装。即使是开工运转起来的工厂,也还有个试生产的过程。要想马上见高低,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曹光彪一再解释,他在内地投资兴建的工厂,产品多是同港澳、海外配套的。象麻棉混纺,羊毛和兔毛混纺,永新公司过去没有干过,是近几年内才试验成功的。有了这种混纺线,可以生产高品质的羊毛衫,可以织出很多新花样和新品种。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织出几个新品种,比直接赚钱更有意义。
永新企业公司,原有毛纺、毛织、丝绸、电子和食品工业,号称五大行业,加上内地的棉纺、麻纺和大宾馆,就是八大行业。永新企业公司成为实力更加雄厚的多元化、集团性的跨国公司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