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喜看八方争人才——1985年高校毕业生分配会议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04
第3版()
专栏:

喜看八方争人才
——1985年高校毕业生分配会议见闻
本报记者 蒋涵箴
1月下旬,天津的一个宾馆正在召开1985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会议。这样的工作性会议每年都要召开一次,按过去的惯例,会议的日程安排都是领导作报告、小组讨论、大会总结。今年这个会开得有些不寻常,增加了一个“供需见面”的节目。你瞧,宾馆的走廊里人头攒动,操着各种口音的“演说家”都在夸自己的家乡好,说自己的家乡缺人才。每个房间里都围了一大堆人,有的在开“新闻发布会”,有的在交流人才信息。
以往,大学毕业生的分配计划集中过多,统得过死。今年教育部所属三十六所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将实行“供需”直接见面的分配办法,学校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按国家方针政策,可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提出分配建议。这对延续多年的老一套分配方法,是一个很大的改革。消息传出后,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分配会议就特别引人瞩目了。会议是在二百多人的范围内进行的,其中包括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中央各部委、各省市代表。可是会外却赶来了七百多位“列席”代表,他们是来向各高等院校求贤的。这七百多位“列席”代表几乎要把几十名高校代表包围起来了。
“温州富饶、美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代、现代人才辈出。中央决定将温州列为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开放温州,急需人才,希望大家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温州同志用娓娓动听的浙南普通话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为了争取人才,这位人事干部已经掌握了一套宣传本领,他说:“温州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项目第一批共八十四个,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九十八名,外语人员五十四名,各类专业人员四百零四名,目前温州每年能分到的大学生数量很少,去年只分到一百五十五人……”
说者诚恳,听者感动,一位同行对我说:“让他这么一宣传,我都想到温州去了。”
温州人刚走,又来了风尘仆仆的连云港人。江苏省连云港市人事局的同志得到会议要在天津召开的信息较晚,眼看买火车票已经来不及,就开了一辆汽车,带上连云港的宣传材料、录像,车轮滚滚,日夜兼程,一口气赶到天津。他们趁中午休息的时间向各位代表宣传开放后的连云港是多么迫切需要人才,还把印得十分精美的连云港画册散发给大家,希望代表们回去向毕业生介绍新兴的工业城市连云港。由于长途旅行的疲劳,这几位同志嗓子哑了,眼睛布满了血丝,好心的同志劝他们先找地方住下来,先吃顿热饭。他们火烧火燎地说:“要不到人才,吃饭也不香呀!”
在四楼的一间房间里,北京二轻局的一位人事干部正在与上海交通大学负责分配工作的杨老师进行一场有趣的对话:
“您知道为什么买不到电冰箱?”人事干部问。
“想买冰箱的人太多嘛。”杨老师答。
“您这话说对了,都想买冰箱,可是都不了解冰箱厂的苦处。北京二轻局所属的电冰箱厂引进了意大利的生产线,但是没有引进意大利的管理人员,我们需要贵校分一名制冷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使这条生产线早日上马。”
“这一名毕业生已被××部要了,他们比你们更需要制冷人才。”杨老师回答。接着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北京二轻局的同志大谈电冰箱生产的重要性,希望名牌大学多为中、小企业着想。他几乎有一股要不到人誓不罢休的劲儿。最后,杨老师安慰他说:“你们电冰箱厂要人,我们完全支持,完全理解。”
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开来了一支四五十人的队伍。他们在宾馆附近“安营扎寨”,租了房子,还雇了人做饭,想用“人海战术”来分头向各高等学校要人。河南省计委的一位同志对记者说:“现在人才比什么都宝贵,就担心花了力气还争不到人。”
求贤若渴,求才心切。边远地区的同志比沿海发达地区的同志更深切地体会到人才的宝贵,所以他们争人才的“招数”也要比别人高一筹。
吉林省在这次会议召开前,就向全国发出了招聘大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的启事,启事说,“凡愿意来我省工作的,不受我省接收计划所学专业的限制,我省均热烈欢迎”,还提出了一些优厚的待遇。启事在会上一宣布,大家惊讶地说:“看来吉林省的工作做得早,做得细,我们回去后要赶快研究措施。”
青海的小赵同志用最简单、最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青海多么需要人才。他伸出自己脚上穿的皮鞋现身说法。他穿的这双鞋是青海省制造的黑牛皮皮鞋,鞋看上去十分结实,但是笨头笨脑。小赵说,青海盛产牛皮,但是制革工业相当落后,上海能把一张牛皮劈成五层,青海只能劈两层。同样一张牛皮,上海能做五双鞋,青海只能做两双鞋。所以我们急需制革专业毕业的学生,请大家支援我们几个吧。经他这么一说,听者都感到支援大西北,开拓青海省,高等院校义不容辞。
会议期间,无论在餐桌上、在车上,人人都在谈人才,争人才。黑龙江人说,黑龙江有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为什么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为什么我们只能出“原”字号(原材料)产品?主要是缺技术、缺人才。山西人说,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山西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我们山西有能源丰富的优势,但是又存在人才短缺的劣势,没有足够的人才,建设能源基地是一句空话。
1月下旬,正值数九寒天,宾馆内来自各地的人事干部,也许是着急,也许是激动,不少人额头上冒出了热汗,脱去大衣,又脱去外套,穿着春装在努力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会上,也有同志担心,毕业生分配实行供需见面后,各地要毕业生的人事干部也会象采购员似的满天飞。对此,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说,人当然比物重要,争取人才总比过去不重视人才好。当然,今后还要找出一些比较好的办法出来。
经济体制的改革唤起了对知识的强烈要求,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急剧增大。爱惜人才是兴旺发达的标志。谁尊重知识,谁尊重人才,谁就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