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不忘昨天 珍惜今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04
第4版()
专栏:

不忘昨天 珍惜今天
解放军报评论员
《高山下的花环》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英勇机智的“小北京”(雷军长的儿子薛凯华)。文学来自现实,艺术源于生活。现在,在老山前线“李海欣高地”上,就有一位活着的“小北京”,又一个“将门之子”。他叫杨少华,是军长杨石毅的儿子。这个事实本身就令人欣慰:干部子弟固然有不争气不成器的角色,但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却是风华正茂,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
“老一辈打江山流血牺牲,我们小字辈保江山同样要流血牺牲。”杨少华这句话朴实无华,并不怎么“闪光”,但是,它却道出了一个真理。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都要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经过炮火的洗礼,杨少华感慨万千地说:“我真想通过舆论界向人们呼吁: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它是多么来之不易”。战争年代,流血牺牲,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建设时期,流血牺牲,对有些人来说,既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足够的认识。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一切都应该顺顺当当,干啥都会万事如意,每个人只有“索取”勿须“付出”,只讲享受不必吃苦,只要幸福不要牺牲。这类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勇于流血牺牲是一种很高的政治觉悟,并不是什么感情冲动。社会上有个别自认为绝顶聪明的人,“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也不愿做。相反,还贬低那些勇于牺牲的“大兵”是“傻冒”。这恰好从另一方面提醒人们,经常对青年人进行政治教育,培养共产主义觉悟,并不是多余的。
俗话说,“身在福中要知福”。过去,老一代人喜欢用“忆苦思甜”对小字辈进行新旧社会对比教育。新社会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虽然对旧社会没有切身感受,但是对新社会、对社会主义制度却是身临其境的。如果说“忆苦思甜”这句老话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天变化了的情况,那么,不妨把它改为“品甜思源”,从自己的成长,从已经获得的切身利益,从国家的发展前景,想一想是怎么来的,自己应当怎么办。广大的青年如果都能自觉地“品甜思源”,珍惜今天,向往明天,从中汲取力量,发愤图强,为四化多做贡献,我们的事业定会鹏程万里。
(原载3月2日解放军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