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1984年高校毕业生调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万七千多名有志青年奔赴边远省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06
第3版()
专栏:

1984年高校毕业生调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万七千多名有志青年奔赴边远省区
本报讯 记者蒋涵箴报道:1984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工作同前几年比较,取得了明显成绩。
1984年计划分配二十五万九千多人,其中考取研究生一万四千多人,占5.5%;自然减员、因病不能分配及遗留待处理的二千一百多人,两项加起来一万六千多人,占6.5%,实际派遣二十二万四千多人,为计划数的93.5%。1984年计划分配到重点单位的八千六百多人,实际派遣八千一百多人,为计划数的94.6%。很多地方、部委学校,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分配给重点建设单位的计划。去年计划分配给十个边远省区一万八千一百多人,实际派遣一万七千多人,完成计划数的93.7%。此外,各省区分配到本省区艰苦地区的还有二万一千八百多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生志愿到边远地区的十分踊跃,许多学校整个班级的毕业生写申请书,要求到艰苦地区去。计划外到西藏、青海、新疆三个省区的就有六百五十多人。
成都科大来自四川的学生,有45%出了四川;最害怕离上海的上海学生,也有将近五百人分配出上海;山东海洋学院有北京学生三十四人,分回北京的只有四人。
在分配中,贯彻了择优分配、优才优用的原则,一般都能把毕业生分配到与其水平、能力相适应的单位。实行供需见面试点的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四川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等五所学校,分配到高校的占19.2%,分配到科研单位的占21.5%。较好地体现了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原则。不服从分配的人数显著减少了。如果把1982年、1983年、1984年三年做个比较:1982年分配后,三个月内没有去报到的毕业生全国有五千多人,1983年有一千多人,1984年下降到二百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