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关于货币流通的几次论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08
第5版()
专栏:读史札记

关于货币流通的几次论争
隋喜文
《史记》作者司马迁有言:“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货币的出现是随着两次社会大分工、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出现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货币和商品交换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汉书》作者认为货币始于神农氏,管仲认为始于大禹。看来,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货币。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交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古代,围绕着货币的利与害,以及要不要货币的争论,竟然持续了几百年。
货币打破了物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个人方面的限制,使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得以实现。因此古人把“食”、“货”称为“生民之本”(班固语)、“富国之本”(马援语)。但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以及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和视野,对货币也产生了种种非议。有些人认为货币是万恶之源,认为只要消灭了货币,把商品流通限制在最微弱的程度,种种社会经济的弊端便可消除。汉元帝时,大臣贡禹率先提出废除货币问题,他说,由于货币的存在,“富人臧钱满室,犹无厌足。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贡禹把天下种种坏事都归咎于钱,力主废止货币流通,恢复物物交换,使商品经济退回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最低水平上,“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谷,使百姓一意农桑”(《汉书·食货志》)贡禹的主张遭到多数朝臣的反对,反对派的理由是:“交易待钱,布帛不可尺寸分裂”,用布帛等实物行使货币职能,会给交换带来无数的麻烦,很难行得通。正如南宋吕祖谦所讲的:“贡禹之徒,欲全废此,惟以谷帛为本,此又却是见害惩艾、矫枉过直之论”,是“徒见一时游手末作之弊”的偏见(引自《文献通考·历代钱币之制》)。贡禹的主张被否定之后约四十年,即汉哀帝建平年间,朝廷上又有些人提出废钱用谷,实行物物交换,汉哀帝就此征求大司空师丹的意见,师丹也赞同取消货币。于是,汉哀帝把废钱的动议提交朝臣们讨论,一些公卿们反对师丹的主张,认为钱不可废,师丹老糊涂了,“忘其前语”。争论结果,师丹之流的废钱主张又被否定了。
但是,由于重农抑商、以农为本思想的根深蒂固,由于轻商观念有着广阔的社会基础,以至于在发生社会动乱或经济上遇到大的困难的时期,总有人把取消货币和限制商品流通作为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在三国曹魏时期,取消货币的主张竟然付诸实施。魏文帝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到了魏明帝时期,“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晋书·食货志》)。用粮食代替货币,人们在交换中往粮食里掺水;用绢代替货币,绢织得越来越薄。实践证明,取消货币并不能消除社会弊端,物物交换造成弄虚作假、互相欺骗、损坏产品、遗害无穷。于是,魏王朝展开了又一场大论战。大司农司马芝等说:“用钱非徒丰国,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铸五铢钱,则国丰刑省,于事为便。”(《晋书·食货志》)货币流通不但有利于发展经济,还能减少犯罪现象。朝臣们大多赞同司马芝的主张,这才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实行物物交换的荒唐历史。
按理说,这种已被实践检验证明是极其有害的理论该寿终正寝了,但是由于它植根于封闭型的自然经济的深厚基础上,在动乱和物资匮乏的年代,又会有人旧调重弹。在魏明帝以后一百六十多年,晋安帝在位时,太尉桓玄辅政,“立议欲废钱”,用谷帛代替货币。桓玄势倾朝野,实权在皇帝之上。但是权力改变不了经济运行的规律。西阁祭酒孔琳之反对说,交易离不开钱,用钱作为交易的媒介,“既无毁败之费,又省难运之苦”,而用谷帛充当货币,敝害很多,“谷帛为宝,本充衣食,今分以为货,则致损甚多。又劳毁于商贩之手,耗弃于割截之用”。他认为“救弊之术,无取于废钱”(《宋书》卷56)。朝臣们多数赞同孔琳之的主张,使废钱的动议未能实施。这大概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后一次关于要不要货币的论争了。如果从贡禹挑起这场论争算起,到此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时间可谓长矣。对于这种论争的是非曲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看法似乎渐趋一致了。正如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讲的:“凡万物不可以无其数。既有数乃须设一物而主之。其金银则滞于为器为饰,谷帛又苦于荷担断裂。唯钱可贸易流注,不住如泉。”(《通典·食货·钱币上》)《汉书》作者也曾讲过:“食足货通,然后国富民富,而教化成”,这里的“货”也是指钱。货币是商品经济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于促进商品流通、活跃经济、发展生产、方便生活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致富之道,实假于钱”(孔琳之语),从发展商品经济的角度说,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此,否定货币流通的愚腐之见理所当然地遭到举国的反对而偃旗息鼓了。
自南朝以后,废钱的旗帜再也没有人公开打出来了。但是,把货币看作是万恶之源,把商品经济视作洪水猛兽,因而竭力限制商品经济和货币流通的思想仍然大有市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把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限制在最低水平线上。这种思想和作法同贡禹、桓玄之徒的废钱用谷论并无实质的区别。废除货币、实行物物交换的理由无非是货币会造成两极分化(富人“臧钱满室”),造成人们弃农经商(“弃本逐末”),影响社会治安(“奸邪不可禁”),认为消灭了货币就能克服这些社会弊端。这些观念实际上一直主宰着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当权者的头脑,贡禹之徒不过是想把它彻底付诸实施罢了。我们也会看到,这种传统观念象幽灵一样,一直缠绕着活人的头脑。而这种否定商品经济和货币流通的传统观念和作法,曾如何使商品经济在重重高压下艰难地、扭曲地发展着,曾怎样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曾怎样阻碍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步,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就勿须赘言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