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烟台地区的绿色屏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09
第2版()
专栏:

烟台地区的绿色屏障
本报记者 张志业 本报通讯员 崔明宣
在胶东半岛,有着无数古烟火台。这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敌的见证。现在,这些古战场遗迹,已被掩蔽在一条绿色屏障中。这就是闻名全国的烟台地区海防护林。
一个细雨迷蒙的早晨,我们从烟台驱车北上蓬莱。沿着海岸疾驰,却眼不见海浪,耳不闻涛声,这才知道,海边防护林带虽说是“带”,宽度一般都达数公里。蓬莱县聂家大队海防林更是精巧。
属这个大队的海滩地,共有二千五百亩。有两千余人的偌大一个村庄,竟因风沙威逼三次内迁。灾难使海滩留下了三百多个大沙丘和大洼坑。三十余年来,他们搬沙丘,填洼坑,平海滩,开穴填土,营造绿色长城。仅滩外搬土就达九千立方米。然后,先近后远,由村及外,逐步栽树,向北逼近海岸。当第一批树苗成林后,他们不失时机地再植成林,紧接着又横向栽种,形成为一个个由林带组成的方格。在方格内,种果栽桑。终于建起了主、副林带二十三条,共长一百四十公里;二十一个方格,格内建有果林九百四十亩。全村二千一百多亩耕地在这道屏障中得到庇护,粮食亩产由原先的二百斤增长到一千五百斤。
蓬莱只是一个缩影。整个烟台地区的沿海一带,都有一段由苦难到幸福的经历。这里濒临渤海和黄海,全长一千三百多公里的海岸线,属于基岩港湾沙砾质类型。黄河一路下泻,带沙入海,又不时把它们从海上甩回大地。昔日,海雾沙烟,遮天蔽日,不但高秆作物站不住,地瓜花生也朝夕难保。解放后,党和政府组织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现在,整个烟台地区海滩林业用地总面积四十八万多亩,林木总蓄积量达四十五万多立方米。绵延千里的海滩,郁郁葱葱,犹如一道绿色长城。
在荣成县成山林场,林场场长李建伟向我们介绍:这里过去是一片滩地,解放后,人们压条固沙、种草封滩和植树育林,带动了周围的生产队。沿着海岸建起了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海防林。然后,他们在防护林内种草种树,开垦出万亩良田。
从林场出来,驱车往东,便来到了胶东半岛顶端——成山角。古人在此曾留下诗篇:“地尽天无尽,沧波一望惊;日晴仍汉色,潮怒带秦声。”是的,地尽天无尽,我国人民同自然界的斗争也永远不会穷尽,植树造林这项伟大的事业,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