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泰国的“以气代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12
第6版()
专栏:

泰国的“以气代油”
本报记者 仓立德
曼谷的车是够多的。无论早晚,大大小小的卡车、轿车、摩托车在马路上川流不息。
一次,我们乘坐的出租车在加油站加油时,加的不是汽油,而是液化天然气。后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出租车都使用液化气。这些车都经过简单的改装,在后座与后舱间置一储气箱。充气也很方便,绝大部分加油站都备有充气装置。汽油每公升十一点八零铢,约合人民币一元多;液化气要便宜大约一半,因而受到用户欢迎。
泰国为何鼓励“以气代油”呢?
自1961年至1981年,泰国已完成了四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她的国民经济总产值持续高速增长,平均每年递增7—8%。1982年,《欧洲金融》杂志在综合考察了世界八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各项经济指标后,把泰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列为第五位,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等国。
在此二十年中,泰国基本上实行了全面开放、鼓励进口的政策,这对泰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积极作用。但到七十年代后期,由于“石油危机”、世界性经济衰退、高利率和世界市场上原料价格低落等原因,泰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财政预算赤字过大;大曼谷区工业过度集中,最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缓慢;许多重要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工业产品的进口数量过多等。
石油问题是颇为典型的。泰国是个能源短缺国家。它的能源结构中,石油一直占一半以上的比重,其次为木炭、水电等。1978—1981年间,泰国的能源需求平均每年递增7.6%。至1981年,它每天的消耗量相当于三十万桶原油,其中的75%(绝大部分为石油)必须仰赖进口。为此,泰国仅在石油上即要花掉全年出口收入的42%。所以,如何提高能源自给率便成为泰国经济中具有急迫性和战略性的大事。
针对上述问题,泰国政府制定了“五五计划”(1982—1986年),即“第五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该计划强调经济的稳定、均衡增长,强调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不象六、七十年代那样强调高速度。其主要目标之一,便是调整经济结构,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市场和至关重要的能源等部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和需求。
为发展能源工业,泰国政府制定石油开发计划,并陆续同一些外国公司签订合同,在陆上及东、西部沿海区域钻井探油。自1981年9月生产出天然气后,新的油、气田不断发现,产量(特别是天然气)不断增长。预计到1986年,泰国的能源日产量可达天然气五亿立方英尺,原油一点七万桶。这样,泰国的能源进口量将降至总消耗量的45%左右。
与此同时,泰国政府还大力提倡保护和节约能源,取得一定成效。“以气代油”,即以国产天然气代替进口石油便是一例。仅1982年,泰国能源消费增长率便降低了5.4%。
泰国政府认为,“五五计划”是泰国“经济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目前,举国上下正在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这一计划,以便稳步跨入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附图片)
泰国村庄最近开始进行太阳能利用试验。图为这个太阳能村的一户居民。白天,房顶上的两块太阳光电板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为蓄电池(图中柱子边)充电。晚间,蓄电池向日光灯提供电源。
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