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鲁迅、森鸥外及其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12
第8版()
专栏:

鲁迅、森鸥外及其它
王琳德
森鸥外是日本文坛上声誉很高的一位作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他的作品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在我国,对森鸥外的作品翻译介绍和进行评论,最早的当数鲁迅先生。森鸥外生于1862年,长鲁迅十九岁。森鸥外的成名之作《舞姬》发表于1890年,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森鸥外步入文坛早于鲁迅的时间,与他们之间年龄之差大致相仿。更为有趣的是森鸥外与鲁迅都是医科出身,所不同的是森氏一直没有离开医学界。尽管如此,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远不如在文学方面。两位作家在这些方面的酷似,可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
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鲁迅先生与森鸥外面晤过的记载,但鲁迅先生对于森鸥外氏颇为敬重,当是无疑的。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对于日本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鲁迅先生的译作中,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占重要地位。他在《花边文学·论重译》中说:“懂某一国文,最好是译某一国文学,这主张是断无错误的”。他也曾不无遗憾地说:“我不懂英文”。因此他虽有志于介绍欧美及俄苏文学,但却不能直接由原著移译。连著名的《死魂灵》,也还是从日文的译本转译过来的。可是说到日本文学,情况则大异。精通日语并深谙日本国情的他,译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鲁迅先生最早翻译日本文学作品,是1919年8月着手的《一个青年的梦》,那是武者小路实笃写的一个剧本。发表时作了译者序。译讫的时间为1920年1月。此后,他又译过许多小说、杂文、随笔、诗歌等。其中有《鼻子》、《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盲诗人最近的踪迹》(中根强),《挂幅》、《克莱喀先生》(夏目漱石),《与幼小者》、《阿末之死》(有岛武郎),《峡谷的夜》(江口涣),《报仇的话》(菊池宽),《我独自行走》(伊东千夫)等。鲁迅先生还译过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与《出了象牙之塔》两书。
芥川龙之介写过一篇题为《日本小说之汉译》的文章,提到上海商务印书馆作为世界文学丛书出版的《现代日本小说集》。文中写到:“……其中夏目漱石、森鸥外、有岛武郎、江口涣、菊池宽五人之作,系鲁迅君之译笔。”此文中提到的森鸥外的小说,即是收入在1923年6月版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中的《游戏》。但这一篇并非鲁迅先生所译最早的森鸥外作品。最早的应数1921年4月21—24日刊载于《晨报·副刊》上的《沉默之塔》。此篇后来收在选集中。森鸥外这篇作品原名为《代〈察拉图斯忒拉这样说〉译本的序》,印在生田长江的一个译本的卷首。鲁迅于4月12日写的《译者附记》,也同时发表在《晨报》上。但是在收入《鲁迅全集》时,却没有《译者附记》。1979年,鲁迅研究室的同志新发现鲁迅的佚文三篇,集中之一便是《〈沉默之塔〉译后记》。
鲁迅先生对于森鸥外和他的作品有过几次评介。除了在上述《现代日本小说集》的《关于作者的说明》中有过介绍外,在《〈沉默之塔〉译后记》中,对森鸥外及其作品作了概括而深刻的评价,他写道:“森氏号鸥外,是医学家,也是文坛的老辈。但很有几个批评家不以为然,这大约因为他的著作太随便,而且很有‘老气横秋’的神情。这一篇是代《察拉图斯忒拉这样说》译本的序言的,讽刺有庄有谐,轻妙深刻,颇可看见他的特色。”后来鲁迅先生又说:“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和波兰的显克微支(H·Sienkiewit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鸥外。”(《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1933年写的话,算起来已经过去五十一年了。年代愈是久远,便愈能见出作品的价值和评论的分量。无论是鲁迅的评价,还是森鸥外的作品本身,都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并给我们文学工作的新进者以很大的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