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读《北洋军阀史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15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读《北洋军阀史稿》
乔还田
来新夏是一位勤于耕耘的学者。近年,继《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林则徐年谱》、《方志学概论》和《中国近代史述丛》等书之后,又有由他主编的《北洋军阀史稿》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虽是他1957年撰写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略》递嬗而来,但经过大幅度修改补充,实际上已是一部新的专著。
不消说,这部专著出版的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嘉许的事。因为,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对于革命对立面一方的分析探究是相当薄弱的,以致使不少问题晦而不明,近于空白。就拿北洋军阀史的研究来说,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一块荒漠的土地;尽管一度有人曾开拓出几片绿洲,但也难以改变它那相当冷清的局面。因而,《北洋军阀史稿》一书的问世,可以说是为这块待开拓的土地减少一些荒漠。
当然,该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筚路蓝缕”之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系统论述北洋军阀何以兴起、发展、形成、掌权直至覆灭,以及由他们创造和影响的各种内外纷争与错综复杂关系所形成的种种社会现象时,刻意钻研,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如北洋军阀集团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过去有人认为1905年北洋六镇的建立便标志着它的形成,而本书作者却认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袁世凯虽于1905年已攫夺了一定的政治权力,但生杀予夺的专制权力仍在清廷手中,清廷既可随意调动他的职任,也可以足疾为名“罢黜”他回籍休致;只有到了辛亥革命之际,他才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政治军事特性的集团首脑。关于北洋军阀的兴亡过程,作者也有着自己的划分法。本书认为,北洋军阀从袁世凯“小站练兵”至张作霖“皇姑屯被炸”,大致经历了发展、鼎盛、衰落、覆灭四个阶段。在发展期(1895至1912年),袁世凯通过一系列攫取权力的活动,不仅使自己成为北洋军阀集团的首脑,而且还“培植”了一大批军阀,豢养了一群政客,成为日后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在鼎盛期(1912至1916年),袁世凯掌握了一个比较松散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但他复辟帝制,很快在一片唾骂声中自毙。在衰落期(1916至1926年),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为直、皖、奉三系,它们之间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相互纷争混战,又为反对革命、镇压人民而彼此联合勾结,但同室操戈的结果使其统治日益解体。在覆灭期(1926至1928年),北伐战争击溃了北洋军阀,张作霖退往东北,但胜利成果却被国民党新军阀所劫取。作者的这种划分法给人以明晰之感。
本书还以分析深入细致而见长。如在系统叙述北洋军阀兴亡全过程的同时,作者专门剖析了这个集团内部相互混战、勾心斗角的具体情形,并且着力揭示出它所具有的纵横捭阖、各树派系、制造政潮等五个特点。正是通过这种认真的分析,本书得出了北洋军阀无疑是一个反动的政治军事集团,它在历史进程中只不过扮演了一个被人唾骂的丑角的正确结论。
如何分析看待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也是本书分析见细的问题之一。如人所知,在整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帝国主义大国为争夺在华利益,曾经明争暗斗,竞相以求支配中国政治,而各派军阀在争权夺利中也乞求获得外国的支持。象奉、皖二系背后有日本撑腰,英美则支持直系,但日本伸手又不止于奉、皖,英、美也曾借款给奉系张作霖。对于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并没有采用一成不变的公式去解释,而是透过现象,尽量理清他们之间随时随地发生的变化,以明其变幻多端的症结始终在于各自的利害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