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论封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19
第8版()
专栏:

论封闭
舒展
贾政对宝玉的思想统治是封闭式的:不准越出荣国府门一步。宝玉私自外出是有数的几次,看袭人、悼金钏、探晴雯;结交唱戏的蒋玉函,送了一个玉玦扇坠,被视为大逆不道——“流荡优伶,表赠私物”,挨了一顿打,差点送了小命。封建礼教认为封闭是有理的。《寡妇赋》中说:“静闭门以却扫,块孤独以穷居”,寡妇门前是非多,闭门却扫似乎是应该的。倒霉的是青年和妇女。但客观上,对封闭的报复却造就了贾宝玉这个叛逆到底的人物。
对于封闭的是与非,似不宜作笼统的概念上的论说。比如不久前电视新闻播放了美国的一个一生下来就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孩子,在密封舱里活了十二岁,他和他的亲人都盼望能走出来,科学家为他设计了宇航服出来活动,但终于不行,仍然夭折了。在这个特例面前,封闭好象是必要的。再比如,中国古代,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修了万里长城,保护了进步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方式,这种封疆闭关,当然更是必要的。不仅此也,机密文件,必须密封。急性扭伤,封闭治疗。银行金库,谢绝参观。任何最开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绝密的东西或信息。
可是,就人与社会的发展的普遍性而言,封闭不仅行不通,而且有害。就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看,封闭往往是那个朝代政权衰落的前奏。
早在汉武帝时,我国政府的船队和民间商船就与南洋群岛有很多往来,只是没有郑和七次下西洋(即南洋)那样宏伟的规模罢了。等到永乐一死,反对出海的意见占了上风。到了明中叶,朱纨等人一反汉、唐、宋、元和本朝的好传统,禁止对外通商。明末来华传教的利玛窦曾经给当时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传授科技知识。利玛窦给徐光启看一张世界地图,告诉他中国只是在五大洲之一的地方,徐光启竟然惊讶到难以置信的程度。这不能怨徐光启孤陋寡闻,只能归咎于封闭带来的恶果。到了清朝,封闭就更严实了。袁昶的诗“篙工舵师卧江沙,海禁久驰吞声哭”,就表达了人民对封闭的怨恨。
所以,我们在学习近代史时,有必要看一点明清史;同时再跟世界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一番横比,这样可望找到1840年以后我们老是挨打受欺侮的前因。当然也有帝国主义封锁我们的时候。
闭关锁国政策,留给我们的是一阵阵苦笑之外,还有一颗颗苦果。就国内而言,僵化的封闭模式,各种巧妙的割据,互相封锁,就是其中之一。相应地就产生了一批小国之君和封建家长。一排又一排的大围墙,一扇又一扇的大铁门,连群众团体也禁卫森严,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在封闭中得以保护。搞经济的可能不同,大多数恐怕是为了保护他那个地方企业不受冲击,结果越保护越落后。
现在,谁人喜欢封闭?
——以权谋私者,谋的私利越大,越怕隔墙有耳;——不学有术者,紧闭大门,贤人免进;——偏安一方或“灯下黑”的单位的家长式人物,压制民主、违法乱纪的事,任何人不准向外扩散;——袖中藏着鞭子以鸣鞭为业的人,他的心扉永远是封闭的,正等着你们的失误呢。强者决不是在封闭得如罐头的严实中增强抵抗力的吧!
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痛陈封闭之害:过省有关,越境有卡,处处敛征,节节阻滞,商贾为之裹足,负贩从而怨嗟。何况到了今天,不论是经济基础还是意识形态,都喜欢开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就要不断克服有形与无形的封闭。开放,当然不是放任;但终归是来自奋发自强的内因,是自信力的表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