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陈永康同志追悼会在南京举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0
第4版()
专栏:

陈永康同志追悼会在南京举行
新华社南京3月19日电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科院特约研究员、原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永康同志,于1985年3月9日在南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八岁。陈永康同志追悼会今天下午三时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隆重举行。
彭真、彭冲和江渭清、惠浴宇、何康、卢良恕、韩培信、沈达人、顾秀莲、孙颔、周泽、储江、钱仲韩、管文蔚、吴贻芳、吴锡军、凌启鸿、杨詠沂、匡亚明、何冰皓、汪冰石、陈德先、刘树勋、洪沛霖、丁光训、李庆逵等同志送了花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农牧渔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湖南省政府;中共江苏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南京军区后勤部等单位也送了花圈。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单位和许家屯、华罗庚、杨显东、杨守仁等十多位同志发来了唁电。
参加今天追悼会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各界人士,江苏省农科院的科技人员代表、陈永康同志的生前友好等共六百多人。
追悼会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主持。省委副书记孙颔致悼词。他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陈永康同志的一生,是献身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事业并为之奋斗的一生。早在四十年代,他选育出著名的“老来青”晚粳良种。五十年代初,他首先创造了单季晚稻亩产千斤以上的纪录。这以后,他与多学科的专家协作,建立起一整套综合性的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水稻“三黄三黑”的育苗诊断理论。六十年代,陈永康同志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农业技术指导工作。他长期在农村蹲点,亲自搞水稻高产样板,还跑遍了长江中下游的主要稻区,传授技术,示范操作,对提高大面积水稻的精耕细作水平和实现稳产高产起了重大作用。七十年代以后,陈永康同志又致力于研究双季稻、三熟制和杂交水稻的高产规律和技术,并在亲自设计操作的试验田上,创造了麦、稻、稻三熟制亩产超过三千斤的纪录。他还积极参加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的建设,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孙颔说,陈永康同志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水稻专家,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劳动人民知识化的典范,当之无愧的全国劳动模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