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平原省老区农业生产的新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4-25
第2版()
专栏:

  平原省老区农业生产的新情况
王耕今 张器先整理
中共平原省委政策研究室为了深入了解老区农业生产情况,曾调查了林县的大屯、姚村(一九五○年的生产模范村)、柳滩、定角(一九四九年的生产模范村)、李家庄(一般村)和清丰县的库韩村(全县模范村)、坡里、吕家楼(一般村)、杨韩村(落后村)等九个村庄。从这九个村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平原老区农村生产的一般面貌:
一、农业生产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但发展还不平衡
首先从主要生产条件的变化上来看:
战前一九五○年增减差男全劳力一六○六个 一四八八个减一一八个半劳力和女劳力 二四三二个 二七八一个增三四九个骡、马 一一八头三三头减八五头牛、驴 五三七头六四七头 增一一○头大农具 一五○八件 一三九七件减一一一件小农具 六七○九件 九七九四件增三○八五件大车 八九辆 八四辆 减五辆水井 四一七个四七四个增五七个水车一辆一五辆增一四辆
这些主要的生产条件,有的已经赶上或超过了战前的水平,奠定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但在男全劳力(总起来劳力已有剩余)、骡马、大农具、大车等方面,还不如战前,须进一步地努力,以求恢复和发展。
其次,从耕作的情况上来看:林县柳滩村一九四户中,在耕、锄和施肥方面已经超过战前的有七二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三七·一,相当于战前的有九三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四七·九,不及战前的尚有二九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一五。也就是说,有百分之八五的户,已在耕、锄和施肥方面,赶上或超过了战前。他们已开始改善耕作方法,采用某些新式技术,如药剂杀虫,选种换种等。但仍有百分之一五的户,还不及战前。这些户多是缺乏劳力的烈士、军人、工作人员家属和鳏寡孤独,这是今后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再次,从生产收入上看:农业生产已经超过了战前的产量。在这九村中,战前原粮总产量为一四、五二二·九石,一九五○年为一九、八一五·六七石,超过了战前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六。产量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耕地面积扩大和耕作水平的提高,而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工业原料作物的增加。如林县五村中,战前收棉仅三三六斤,一九五○年收棉达一三、五四六斤,超过战前近四十倍;战前烟、靛折米七四石,一九五○年折米达一二、九六三石,超过战前一七五·一倍;杂粮较战前增加百分之七。这可以代表工业原料作物多的老区的一般情形。
在副业方面,各地发展情况很不相同。林县五村战前有作坊二十二座,一九五○年有三十八座;在外活动的工匠收入也很多,每个手艺工人每年可净存四、五千斤米寄回家中。一九五○年十月份在外工人经银行兑款回家的工资达两亿元,十一月份超过两亿元。清丰四村中,则因副业生产门路不广,收入还不及战前。
二、农民生活已有初步改善,少数农户仍有困难
农民生活已经普遍地有所改善,这首先表现在中农在农村中已占绝大比重。两县九村中农所占全村户数、人口等的百分比如下:
林县五村 清丰四村
户数 八六·九 九○·○
人口 八七·一 九六·○
耕地 九一·六 九○·○
牲口 九八·七 九三·○
大农具九五·○ 九五·五
林县五村战前中农户只有百分之四三,现已增至百分之八六。清丰四村五七四户中农中,新上升的中农有二九六户,占中农户数的百分之五一·六。这是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基本情况。
其次在食粮方面,已有百分之九十的农户有存余或够用了。两县五村一、八三三户中,有存粮的六九○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三七·六;已够吃用的九六九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五二·九;但缺粮户还有一七四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九·五。
农民生活水平一般比过去提高了。除灾区外,吃糠的已经很少。但仍保持着俭朴节约的生活,大体上平均每人一天消费一斤米(据调查,清丰十六户中农平均每人每年消费原粮五一○至五五五斤);同时积蓄也还不多,扩大再生产及防灾能力还不大。
三、土地占有情况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
九村一、八三三户中已有买地户一三一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七·一,买入土地二三七·三五亩。买地原因如下:
林县清丰县合计百分比农耕积蓄五二户 三三户八五户 六四·九工资收入二二户 四户 二六户 一九·八副业生产五户 五户三·八掉换土地一三户 二户 一五户 一一·五合计八七户 四四户一三一户一○○·○
买地户的增多,说明了农民生产情绪的高涨。但有一部分农民把进一步富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买地上,谁家一提想卖地,便有许有人去动员他快卖早卖,甚至有生产先进村的农民跑到生产落后村去打听有谁卖地,地价因而高涨。如清丰,一九四九年每亩地价一般在三百斤麦左右,一九五○年涨到了六百斤;林县一亩水地有卖到六千斤粮食的,超过了战前的最高价格。有的农民反映说:“政府到处领导生产,没有人卖地了,怎能富裕?”对于组织起来提高技术,发展生产的方向,是不够明确的。
出卖土地的有一三三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七点三,卖出土地二七八·二五亩。各阶层卖地户数如下:
林县 清丰县 合计 百分比原地主富农八户 三户一一户八·三老中农一八户一八户 三六户二七·○新中农四六户三三户 七九户五九·四贫农 四户 三户七户 五·三合计 七六户五七户 一三三户 一○○·○
出卖土地的原因:在一三三户中,因调整生产而出卖土地者五七户(包括换地、买牲口、买大农具大车等),因做副业资本而出卖土地者九户,因婚丧疾病者二九户,因生活困难者三六户,修建房屋者二户。从以上的统计看来,由于调整生产而出卖土地者为数虽不少,但由于婚丧疾病和生活困难的却也占半数。
由于土地买卖,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占有情况,开始了新的变化。如清丰杨韩村陈喜堂四口人,已增至二九亩地,每人平均七亩多,超过本村平均三·五亩的一倍多。而吕家楼一户一人,原有三亩地,已出卖了二亩,仅剩下一亩。因此,开展农村借贷,贯彻组织起来,对部分好吃而不会过时光的人,加以教育改造,帮助他们订立生产生活计划,应作为今后领导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农民生产情绪高涨,普遍要求进一步发展生产
由于正确执行了奖励和保护生产的政策,从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的农民,生产情绪是高涨的。他们目前在生产上主要的要求是:
第一、适当改良农具,提高技术,扩大再生产。农民要求把辘辘换成水车,小车换成大车,小牲口换成大牲口,使用优良种子,学习除虫方法。特别是生产积极分子一听说有新的农具,就格外欢迎,要求眼见手试,并到处打听价格。劳动模范最喜欢的是得到新式农具的奖品。
第二、农副业结合,内外交流,增加收入。一般地说,土地较多的村的农民,要求发展直接扶助农业的副业(如开油坊、粉坊,增加肥料);土地较少的村庄的农民,则要求开展各种各样的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当前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剩余劳力,开展有出路的副业生产。这一问题领导上必须予以注意。
第三、克服生产困难。林县五村一、一九五户中,没牲口的还有七四○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二;缺主要农具的有六三七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五十三;没男全劳动力的有一六五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三;土地太少的一七八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五。还须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扶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第四、发展和组织农村信贷。目前自由借贷,在部分村庄,已有开展。例如根据清丰四个村的统计,已知较长期放贷者有三三户,贷粮二十五石(多是麦子,有放到远处的);借贷者二二户,借粮十一石。但利息一般都很大,有的麦前吃一斗粗粮,麦后还一斗麦;或吃一斗麦还一斗一、二升至一斗五升麦;还有的吃一斗,一个月出二升利的。在借贷中农民仍然存在着顾虑,许多借贷关系不敢公开。农民普遍要求发展农村借贷,组织农民信用合作,活跃农村金融的周转,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
五、适应农民要求,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互助组织
一九四八年以前,为了解决生产与参战的矛盾,林县、清丰都曾实行大组互助,发生了强迫命令的偏向,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以后提倡自愿结合,大组互助解体,但又发生了另一偏向,干部放弃了对互助组的领导,形成了自流。一九四九年以来,该两县一般采取了“耐心说服,典型示范”的方针,一九五○年又在提高技术,农业、副业结合等方面,增加了互助的内容,使互助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林县四村一九五○年组织起来互助生产的有一六一组四九七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四一·六,总耕地的百分之三四·五,劳力总数的百分之四二·七,牲口总数的百分之五一·五。清丰库韩、坡里、吕家楼三村已组织互助的有八三组,二五四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五八·一,男劳力的百分之六二,牲口的百分之七七·七五。在清丰三村参加互助的八三组,二五四户中,以牲口搭犋的有三五组,九三户;以牲口搭犋为主,农忙时劳力也变工者十八组,五三户;农副业结合,劳畜力长期变工者则还不够普遍。在林县四村一六一组四九七户中,实行自愿两利组织较健全的经常互助组,只有一三组五○户,仅占全部组织起来户数的百分之十。其余百分之九十为:自愿结合的季节性互助组四六组一五○户,临时小变工搭犋二四组六五户,亲属互相帮助作活的六一组一七四户,农户与羊工、手工工人互助种地的二组四户,合伙经营副业的一五组五四户。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互助组,在目前还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新情况,农民对互助的要求是迫切的。例如发展水利,采用新式技术,发展副业,修建房屋,改造土壤,发展羊群等,都需要组织互助才能解决。从这九个村组织起来的情况看,领导上还须进一步地具体研究和深入领导,了解现在互助的基本情况及群众对互助的认识和态度,总结互助的成绩,提高群众的觉悟,找出好的典型,树立旗帜,把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政策向前推进一步,以适应当前农民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