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绿满“北极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0
第8版()
专栏:

绿满“北极宫”
陈淀国
浴着中秋皎洁的月色,我们离开了大兴安岭的明珠加格达奇,马不停蹄地穿行在斑斓多姿的茫茫林海。到达“北极村”漠河,已是落日西坠的黄昏。
漠河,是我国最北端的一个小镇,素有“天鹅之首”、“金鸡之冠”的美称。隔黑龙江,与苏联相望。离江边不远,有座木栅栏圈起的红房小院,两排一人多高的樟子松,碧绿挺拔,迎风屹立在大门两侧,犹如一个个哨兵,日日夜夜守卫在那里,这就是武警部队最北端的边防派出所。
双脚刚刚迈进屋门,火墙传来暖流,周身顿感格外舒适。好客的所长,又端来热气腾腾的洗脸水……
最使人惊奇的,是这顿晚饭。我早有思想准备,东北地区,一进冬季,蔬菜品种是十分单调的,可眼下摆在桌上的,却全是嫩黄瓜、鲜豆角、西红柿、大青椒……
这些菜,在北京或是南方,也许算不了什么,可这是冰盖雪铺的“北极”呀,为了它,不知要费多少力、花多少钱!
望着我们左右为难、迟迟不肯动筷的样子,所长嘿嘿笑了笑,一边给我们往碗里夹菜,一边不以为然地说:
“怎么不动手啊,是不是担心这菜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买来的?坦白说,咱小小的派出所,不是‘万元户’,拿不起那么多钱待客。桌上的菜,统统是咱‘北极宫’的产品!”
匆匆忙忙吃过饭,便急不可待地去参观“北极宫”。绕过房后,果然有两顶塑料大棚,淡淡的月光下,象是涂了层银粉,闪烁着耀眼的光。走近一看,门口真的挂着块“北极宫”的木牌,旁边还有副对联,写的是:“两座大棚掩哨所,一腔热血卫边境”。进到里面,空气暖融融、湿润润的,还夹带着芳香气息。再看那一根根顶着金花的黄瓜,一串串挂着水珠的豆角,一个个垂着重果的青椒……整个大棚,满眼青翠,满眼碧绛,呈现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我正看得着迷,想得入神,忽然从矮墙一样的黄瓜架后,露出一片熟悉的橄榄绦——一个年轻的武警战士,手提菜篮,由菜地闪过。只见他微黑透红的脸膛,缀着亮晶晶的汗珠。看到陌生人,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所长接过柳条篮子,掏出手绢,示意让他擦擦汗,又转向我主动介绍说:“他叫袁翔,这‘北极宫’的主人。所有这些成果,都是他承包后用辛勤劳动换来的。”
听到“承包”,引起我更大兴趣,便和小袁亲切地聊起。他今年二十一岁,家在煤乡鸡西,高中毕业后参加了武警部队,来到北疆。十几个月里,他外勤、内勤、巡逻、设伏、烧锅炉、喂牲口全干过,而且钉是钉,铆是铆,让人一百个放心。
漠河这个地方,是我国纬度最高的了,每年无霜期只有三四个月,年平均温度也在零下五摄氏度以下。全国热火朝天的改革浪潮,冲击着遥远的“北极村”,边防派出所的领导,决心扭转那种“一入冬,萝卜、白菜、土豆葱”的“老三样”,千方百计造起塑料大棚,可是让谁管呢?这是关系到成败的关键,支部张榜招贤,承包到人,超产奖励……
一谈到这些,袁翔再也憋不住了:“当时,我只想让大伙吃上鲜菜,稀里糊涂第一个跑去揭了榜。等冷静下来一琢磨,有点胆怯怯的后怕了:自己平时连锄把都很少摸,怎么能种细菜呢?到9月中旬要完成黄瓜一千斤、青椒四百斤,这可不是气吹的呀!所长看出我的畏难情绪,给我买来了种菜的书籍,请来了种菜的老农,我这才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哪,国庆节那天,所长在大会上宣布了产量,发给二十五元超产奖,我第二天就买了台半导体收音机,每天听新闻、听音乐、听农业讲座,可解决大问题了!”
没想到,半导体就背在他身后,说到这,“卡”的一下扭动开关,随着他开心的笑声,传出动听悦耳的旋律:“汗水啊汗水,是浓缩的墨;战士用勤劳的笔,在边疆谱写青春的歌……”
这歌声,娓婉、传神,在“北极宫”里四处荡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