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江苏出现一批新型职业大学 学制短,投资省,学生走读,不包分配,大受社会欢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3
第3版()
专栏:

江苏出现一批新型职业大学
学制短,投资省,学生走读,不包分配,大受社会欢迎
本报讯 记者孙健报道:江苏省以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大学从无到有,四年发展到十六所,目前在校学生近八千人。
这些职业大学的学制一般为三年,所设的多数是短线缺门专业,因而改变了江苏省属高校内部科类、专业的结构比例,使培养人才的结构趋向合理。1980年,江苏省属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比例为1∶0.62,1984年为1∶2.13。职业大学去年就招生三千六百二十多人,占省属专科类专业招生数的36%。
这些职业大学突破了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中央和省两级办学为多层次办学,谁办学谁出钱,谁用人谁出钱,谁上学谁交费,动员社会力量办高等教育。无锡市为建设无锡大学,三年集资三千万元。常州市决定集资二千万元加速建设常州工业技术学院。沙洲县广为集资,于去年下半年建成沙洲职业工学院。
职业大学的学生除交学费外,还不享受人民助学金和公费医疗待遇,实行走读,毕业后学校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这就打破了学生和学校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改变了高等教育全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
职业大学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社会急需什么就先办什么;根据地方的经济结构设置和调整专业。1984年,这十六所大学设专业点一百零七个,绝大部分是江苏目前经济建设所急需的。
两年来,江苏有二千多职业大学毕业生分到了以前很难分到大学生的中小企业。无锡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徐州市彭城大学还招收县镇和农村学生一千多人。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称赞职业大学为改变人才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做了有益的探索。
江苏省的职业大学实行后勤管理社会化,改变了普通高校包揽学生一切生活管理的传统做法,节省了国家的投资。据调查,该省职业大学培养一个学生所需经费,大致相当于普通专科学校同类专业学生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实行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后,学校领导摆脱了日常事务,专心致志抓教育管理,抓教育质量,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他们在教学上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努力做到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要求与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相吻合,尽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与能力协调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