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东西方科技的融合史——访筑波科技博览会日本历史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3
第7版()
专栏:日本通讯

东西方科技的融合史
——访筑波科技博览会日本历史馆
本报记者 孙东民
筑波科技博览会日本展出的历史馆内,有这样一段醒目的文字:
“日本的科学技术,溯其源泉,其一源于中国。从六世纪后很长的时期里,曾对日本文化的形成起过巨大影响;其二源于西洋。以十六世纪的枪炮东传为开端,到明治维新时期大量引进技术。正是历时一千多年的引进,在两大源泉的延长线上,才有日本今天的科学技术。”
漫步日本历史馆,给人最深的印象正在于此。馆内展示的实物和资料表明,日本科技发展史,也就是日本积极引进东西方文化,并善于与自己固有的文化结合、消化、发展的历史。馆内陈列的,有源于中国的日本中世纪的炼铁炉、木制水车以及中国各地常见的刨、锯等木工用具;也有日本热心引进西洋技术,并在西洋人的指导下于1893年完成的“国产第一号蒸气机车”;还有反映日本异于欧美社会的传统生活观、价值观的独特文化品。
日本人对于外国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不拒绝对自己有用的异国文化。据历史馆的背景介绍,日本把公元六世纪到九世纪看作是“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与佛教一起传入”的时代。中国的天文、数学、医学等基础科学、工艺、建筑等手工技术,成为日本科学技术的出发点;自九世纪至十六世纪,是把从中国学到的技术“日本化的时代”;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是引进消化西方近代科学的时代。在欧美国家发展工业的刺激下,明治政府花大力气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政策,从欧美重金招聘众多的学者和技师,急速把欧美的近代学问、生产方法和生产技术移植日本,奠定了日本科技向前发展的基础。
给人以启发和思索的,是“技术与自立”部分。这部分通过实物和图片,系统介绍了日本热心引进西方科技、“洋为日用”并走向自立的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十九世纪末,日本开始逐渐把学到的东西变为自己的血肉。这一时期也逐渐完成了打下发展科学基础的“社会系统”;1872年,明治政府公布了“普及国民教育”的义务教育制度;一百年前的1885年为保护发明引进了专利制度;1893年前后实现了长度、质量、光度、电流、温度等度量衡的统一;作为国家事业,1905年实施工业标准化;1949年再次制订工业化标准法,规定了日本工业规格。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事务总长伊原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特别得益于为发展科学开路的诸如统一度量衡、重视教育、确立专利制度、实行标准化等“社会系统”。
“借科学技术之树,结日本文化之果”,这是日本历史馆以日本的电子技术为中心,力图表现科学技术与日本文化的关系的“科技与成果”部分。它表现了日本传统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工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协调发展。工业产品由重厚长大向短小轻薄发展,代表着当代工业产品的潮流。一幅墨写的“竹”字书法轴画,通过正在日本飞速普及的传真机,传神地再现了西方文字难以表现的原字的笔势和意境,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细腻和巧妙。
在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级技术的发展中,日本学者之间出现了“重新评价东方文明”的呼声。筑波博览会副会长井深大先生主张,明治维新以来为欧美的物质进步所眩晕并一味加以追逐的日本,今后要重新认识古已有之的东方文化和精神,再次尝试与欧洲的精神、文化融合,这是日本的新课题。
历史馆为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留下这样的赠言:“面向二十一世纪,接过智慧的历史接力棒的,那就是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