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新闻启示录》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3
第8版()
专栏:

《新闻启示录》的启示
蔡骧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人们正在革新自己的观念。电视剧《新闻启示录》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个信息。
《新闻启示录》是张光照同志“改革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女记者的画外音》),也是他立意创作“记者电视剧”的第二部。这部戏的结构比《画外音》更进一步,几乎完全舍弃了观众熟悉的电影戏剧程式,而以“综合报道”的方法结构情节。被写入“综合报道”的有三位先后担任采访南亚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记者,和以南亚大学党委书记为首的一批改革者。进入屏幕的是活生生的社会。那些出现在屏幕上的纪录片镜头和报刊文献则与剧情相呼应,形成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观众被汹涌而至的信息和奔腾不已的形势所激动,心潮翻涌。
这是一部比较引人注目的电视剧。有人评论说,它有几新:观念新,结构新,拍摄手法新。
“观念新”,是指它在总体上给人的印象。作者曾说他写《画外音》是基于对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特性的认识。他认为电视剧“掌握着最现代化、最有力量的传播手段”,“最有条件开掘生活,走在时代前列”,并认为在电视剧美学体系中“恰恰缺少最能体现……传播媒介……特点的那一部分”,因而他才把“记者”引入电视剧,创造了“记者电视剧”。
“记者”进入电视剧便是角色,不能站在情节之外。《画外音》的女记者便是如此。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介入不深。《启示录》弥补了这一遗憾。作者让“记者”与改革者共命运,并把向观众作“综合报道”的任务交给未露面的编辑(也就是作者自己)。这种多层次的结构,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与感染力。
新闻与戏剧不同。新闻着眼于事件,戏剧着眼于人物。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大胆作了一番尝试,让大量事件、信息进入剧情,情节本身也被“信息化”。不去描写情节上的因果关系,而着力于整体关系的展现,让观众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整体进行观察。——这种“看戏”的经验,对我们来说也是新的。不象看戏,倒象是看历史。——一部正在涌动着生活之波的历史。
至于拍摄手法上的“新”,则源于作品的纪实性。剧本作者对素材的处理方法是截取生活中的某些“镜头”,使之与历史的进程发生联系。许多观众感到这部作品的节奏很快,有时达到“目不暇给”的地步,但并非不可接受。观众注意到,出现在屏幕上的不是被摆布得非常“工整”的场面,倒很象是摄影记者的作品,这说明了它的生活气息浓厚。从整体效果观察,正是这些“不完整”的纪录和“不纯净”的画面,加大了作品的思想和信息容量,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内容、形式、风格的统一,使戏剧的力量得到较好的发挥。
《新闻启示录》这种样式的电视剧不能取代其它样式的电视剧,然而从“观念”上说,它的出现有普遍意义,能够引起人们的思索。(附图片)
《新闻启示录》剧照:“家庭总统”发表就职演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