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改革派购制度后如何抓生猪生产? 宁乡县“加固”主渠道鼓励多家经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4
第2版()
专栏:

改革派购制度后如何抓生猪生产?
宁乡县“加固”主渠道鼓励多家经营
本报讯 湖南日报记者刘平春、通讯员张洪建报道:全国四个生猪生产重点县之一——湖南宁乡县,在改革生猪派购制度后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生猪生产出现好形势,今年头两个月与去年同期相比,生猪饲养量、出栏和存栏数分别增长18.4%、40%和11.4%。据县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全县生猪出栏数将比去年(历史最高年)增加十多万头,达到八十万头。
宁乡粮多猪好,农民历来把养猪当作一宗主要副业。改革生猪派购制度后,这里的农民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生产有了自主权,养猪可以多赚钱;忧的是国家不派购,生猪往哪销?往年在生猪经销中唱主角的国营肉食系统,一时适应不了改革后的新形势,人心浮动,工作被动,给农民增加了顾虑。销售问题成了农民、特别是养猪专业大户最担心的问题。去年夺得全县养猪冠军的农民唐泰仁宣布今年不养猪了。
面对这种情况,县委、县政府响亮地提出:为农民排忧解难,让农民喜上添喜。围绕农民最担心的流通问题,县里抓了两手:稳定国营肉食系统,“加固”主渠道;鼓励多家经营,提倡竞争。
县里决定在肉食系统推行改革:所有乡(镇)肉食点都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县肉食水产公司由一个核算单位划分为九十五个核算单位;废除限制肉食点经营方式的条条框框,把经营自主权交给它。这一招稳定了人心。3月上旬,公司便拿回了向外地销猪十三万头的合同,许多肉食点在收购生猪之外又增加了屠宰、贩运、加工等业务。县里还准备把去年的收购价定为今年的旺季保护价,督促肉食点据此与农民签订生猪订购合同,使养猪农户放心大胆发展生产。在抓主渠道的同时,县供销社、农工商公司、牧工商公司都参与了贩运生猪(猪肉),供销社系统还在全县各地增加了四十二个屠宰点。许多乡的农民也成立了贩运组。过去从不做猪生意的县乡镇企业供销公司,今年破天荒地经营起生猪业务,年初派人去深圳,与深圳市黄贝农贸公司签订了销猪三万多头的意向合同。后来,公司想为农民多找点销路,便请对方来县里考察猪源,双方终于签订了十万头的协议书。
渠道通畅,忧变成喜。曾宣布不养猪了的唐泰仁,又在空了多日的猪栏里关进了三十八头嗷嗷叫的小猪。一些以前不养猪的农户也争相抱猪崽。宁乡县今年的母猪存栏数比去年同期增加4.1%,但交易所里的仔猪却不如去年多,因为出窝的仔猪往往很快被邻近的农民抱走了。  (湖南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