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求才记——事情发生在广西百色地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4
第3版()
专栏:

求才记
——事情发生在广西百色地区
本报记者 郑盛丰
 今年元月2日,霏霏细雨中,一辆小汽车,驶出桂西山城百色,直奔柳州。
车内坐着的是百色地区行署副专员李进杰、地委组织部一位科长和地区经济开发研究中心一位干部。他们此行是去求聘人才的。
事情要从去年10月说起。自治区林业厅工程师刘兴邦出差到百色,顺便看望刚进入行署班子不久的老同学李进杰。在谈到开发百色一事时,李进杰说,百色山区资源丰富,可谓物华天宝,就是缺少人杰。广西四十八个“老、少、边、山”(指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山区)穷县,百色地区的十二个县,个个榜上有名。去年全地区人均工农业产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只是全国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这真叫人寝食不安呀!刘兴邦表示愿意联络一批有志之士,共同开发、振兴百色。这个意见正是李进杰故意引而不发的,他一把拽起老同学:“走,找老黄去!”地委书记黄保尧听了兴奋得一拍大腿:“百色欢迎你们,我支持你们!”
很快,刘兴邦在广西科技知识界联系了一批志同道合者,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去年11月中旬,他们到百色座谈考察,看到这里地广人稀,木材、果类、矿产、草药等漫山皆是,果然是一片还沉睡着的处女地。他们当即表示愿意受聘,来百色共展宏图。
一周后,李进杰受地委和行署委托,同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区“老少边山穷”办公室主任一起来到南宁,向自治区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持。一路绿灯。区党委组织部、区劳动人事厅、区科技干部局都认为这是吸引人才开发山区的好办法,十分赞许。三单位联名向区党委打报告请示此事。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韦纯束、区党委副书记金宝生等领导同志欣然批道:这是促进人才流动、解决山区人才奇缺的一种创造,各方面要努力迅速促成。
12月底,区劳动人事厅对十四位愿意支边受聘去百色的科技人员发出了借调函——山区的呼唤,催促人们高效率地办事!
这种事,在广西是第一次,在百色更是破天荒。百色科技人员本来就严重不足,近年又纷纷外流。在这种情况下,十四位科技人员从条件较好的城市自愿支边来百色,其意义和影响都不可低估。
正是有感于此,地委、行署竭力保证其成功。于是,元旦刚过,李进杰等人就驱车出门。他们担心光有调函还不一定奏效,这些科技人员都是所在单位挑大梁的呀!他们要亲自一个一个单位去求援,去落实。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达到了目的。十四个单位,分布在桂北、桂东、桂中、桂南的六个地市。他们一鼓作气,十三天内全部跑完。在柳州市,一天就跑完四个借调人员的四个单位及其四个主管部门。求才若渴,故而效率惊人。
十四位科技人员来了。一位领导同志称他们是勇士。1月21日,区党委负责人举行茶话会为他们送行,期望甚殷。到达百色,地委书记暂停正在举行的县委书记会议,出来欢迎。后来,区科委一位顾问赞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革命者要赋予这句老话以新的含义!”一点不错,远道而来的十四位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崇高理想的人。
这些支边科技人员的户口、编制不动,只身前来,订立合同,聘期三至五年,其间去留听便。在地委、行署支持下,十四位支边人员成立“百色地区山区开发服务公司”,开展技术承包、指导、咨询业务。他们承包了一家工厂,联办了一家企业,并为引进外资开发本地资源,与外商接洽了业务。在资金借贷、工商管理和税收方面,地区有关部门给他们以优惠条件。
但住房,有点为难,总不能长住招待所呀!
他们说:图享受就不到这儿来了,搭两间油毡简易房吧!
地委书记说:如果要住油毡房,得我们住,不能让你们住!
地委给他们安排了比地委书记住宅还要好的一栋二层四大间带阳台、前后院的小楼。这并不是支边人员的正式住宅。眼下,地区正在筹建一栋专门提供给支边人才的“招贤楼”。地委、行署还决定,要以更优惠的条件,吸引和欢迎更多的志士开发百色。
记者采访时发现,第二批受聘支边来百色的科技人员名单,已放在地区领导同志的桌子上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