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京华电器公司成立三年路子越走越宽 小厂和大学攀亲 生产与科研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4
第3版()
专栏:

京华电器公司成立三年路子越走越宽
小厂和大学攀亲 生产与科研丰收
本报讯 记者段存章报道:北京市第一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京华电器公司成立三年,获得了科研、教学、生产三丰收,越来越显示出这种联合体的优越性。
1982年3月,“小厂和大学攀了亲”,由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北京汽车微电机研究所和通县微电机厂组成的京华电器公司,使科研成果很快转化成生产力,三年来开发十二项科研新成果,其中有四项先后荣获北京市、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奖,同时研制了一批新产品。例如,洗涤泵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汽车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他们研制的“电机节能风扇”在北京市推广后,每年节电六百多万度,受到国家经委、中国科协、北京市经委重视,决定在全国推广。科技的推广,促使企业产量、产值、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大幅增长。1982年同1984年比,各种机电产量从七万多台(套)增到十七万台(套),产值从六百多万元增到一千二百万元,利润从一百六十多万元增到三百九十万元。这个五百多名职工的集体企业,人均年创利润七千三百多元。
这家公司为培养人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知识分子和工人亲密无间地合作,“新技术学到手了,新产品出来了,人才也练出来了”。经理倪瑞亭真心实意尊重知识,爱护人才,所以,先后有三十多个单位的六十多位科技工作者乐意到这里当顾问。清华大学专家、教授、讲师直接前来授课,为工厂开办了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四十六名中专生,使微电机厂壮大了科技队伍。专家、教授还直接从工人中选拔自学成才的“尖子”进行培训。现在,微电机厂已有助理以上的工程师十四名,相当于技术员的近八十名。这支技术骨干成了专家、教授在工厂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的主力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