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林,庐山奇秀之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4
第3版()
专栏:自然保护区景物

林,庐山奇秀之本
伍仔
自从几千万年前在地壳运动中拔地而起的庐山群峰被第四纪冰川精雕细刻之后,凡来过此地的文人骚客,无不被这里的自然风貌所折服。有的称峰峦奇特,有的叹泉瀑多姿,有的赞云雾诡谲,甚至给它们披上神秘的色彩,遂使这座方圆仅五百余里的江南名山,每年招来数以万计的游客。
其实,欲识庐山真面目,还得从它的生态环境去探寻。庐山的奇秀离不开它完好的生态环境。它北邻长江,东南两面依傍鄱阳湖,加之亚热带湿润气候,适宜植被生长,森林覆盖率达42%。山高、林高、水也高,无数涌泉汇集成激流涌湍,飞经悬崖绝壁,造化出许许多多名瀑。李白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对这里瀑布水的写照。雨多、溪多、泉瀑多,被阳光照耀,水气浓重,在九十多座山峰连绵的封闭山地不宜散发,遇冷后凝结成雾滴。所以终年庐山云雾缭绕,雾日每年多达一百八十天,似轮、似丝、似团、似絮、似雪的云雾,在密林、青山的衬托下,变化万千,奇诡莫测。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发出“匡庐(庐山)奇秀甲天下山”的赞叹。
山以林木为本。林茂山才秀,林高水才清,林深雾才奇。自古以来庐山就重视育林。据传,晋代僧人昙诜自西域引种了娑罗。现在三宝树风景区的两棵高约四十米、需四人合抱的娑罗,就是昙诜所植。还传说在三国时代,神医董奉,在庐山以医术救人。他治病分文不取,只要求重患者病愈后种杏五株;轻患者病愈后种杏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余万株,郁然成林”。可见,庐山峰俊、水秀、雾奇与历代重视育林紧密关连。
正月初五,我采访了庐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负责同志周炎明一边领着我们冒雪参观庐山植物园,一边介绍保护区的植被情况。这个保护区有高等植物二千四百多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变型),珍稀濒危植物有香果树、连香树、金钱松等四十余种,比同纬度的黄山、天目山丰富。为加强植物研究工作,解放后把创建于1934年的植物园进行了扩建。老周指着密林说,现在这个植物园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十万多种,栽培植物三千多种。为了保护庐山自然资源,1981年江西省政府批准林业厅成立了面积约四十六万亩的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保护区遵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庐山以保护为主”的指示,同有关单位一起在禁止伐树毁林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有些同志和单位,只重利用,忽视保护。怎样处理旅游与自然保护的关系,怎样才能加强自然保护机构职能,怎样协调区内十多个同级单位的关系,使庐山永葆其美,还需要做许多工作。(附图片)
庐山三宝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