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学会在商品经济的大海里游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5
第2版()
专栏:

学会在商品经济的大海里游泳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共中央1985年一号文件),是在农村经济工作方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并加以具体化的重要文件。它提出的十项政策,突出体现了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放开搞活的精神,规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计划,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等。文件公布前,已在全国各地传达,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农民认为这是“党的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今年一号文件的公布和执行,标志着我国农村进入了第二次大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等一系列改革,主要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取得巨大的成功。农村改革先行,受到城市的支持,反转来又推动城市改革。城市改革将为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农村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农村第二次大改革,是要进一步协调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系,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认真贯彻执行一号文件,势将推动农村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加快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
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农村将会出现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商品经济尤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一定要学会在大海里游泳,进而运用自如。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无论农民还是干部,都有一个适应和重新学习的过程。”当前重要任务是深刻、全面地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在农村生产向商品经济转轨时,思想、工作和作风都来一个相应的转变。商品的竞争,市场的调节作用,推动我们加紧更新知识,逐步学会在商品经济的大海里游泳。
在新形势面前,各级领导部门面临着新的挑战。老一套的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新需要。我们既要在宏观经济方面协调好,遵循价值规律,运用经济手段和引导的方法,帮助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农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又要在微观经济方面放开搞活,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产品的价格放开以后,允许价格围绕价值合理浮动,同时又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产销,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在市场供求经常不平衡中求平衡,努力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要引导农民广开生产门路,密切注意市场变化,做出灵敏反应,减少生产盲目性。
在农村第一线工作的同志,多年来熟悉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挥生产的工作方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面前,有些同志一时感到无所适从,是很自然的。形势逼人。要学习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的知识,学会综合抓农村经济,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农民说得好:“今后不了解信息,不带领群众致富,不为群众提供服务,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只要解放思想,学习和吃透一号文件精神,善于调查研究,同群众一起按照文件的十项政策改革农村经济,在第一线工作的同志们,一定会成为合格的干部。
我国农民长期处在自给半自给的经济状态下,加上三十多年农产品的统购包销制度,习惯于“国家叫种什么,我就种什么;我种多少,国家就收多少”。现在,农民经营的每一种产品,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优胜劣汰。大多数农民对此还十分生疏。一号文件在各地传达后,许多农民有喜有忧。喜的是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比过去更多了,忧的是不懂得怎样根据新形势安排自己的生产经营。帮助农民学会因“市”因地制宜地安排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并在领导工作中抓好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是各地各级领导的紧迫任务。目前不少地方这项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应当抓紧赶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