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活了西南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5
第2版()
专栏:山川之秀

活了西南镇
新华社记者 李沪 黄扬略
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只见一辆接一辆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一批接一批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涌向广东三水县的西南农贸市场。当地农民运来的成批水产品、蔬菜、水果、禽畜,以及各种副食品,海南岛的椰子,粤北山区的土特产,湖南的鸡蛋,浙江的肥鸭,河北和山东的雪梨、苹果……每天来赶集的农民不下一万人;墟期每天达三万多人。1984年,这个市场的成交额达二千三百多万元,市场管理费收入达二十万元。
西南镇地处交通要冲。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本地的农副产品不断地涌进西南镇的街头巷尾,由于街道拥挤,货物销售也受到限制。三水县领导人心想:一些农村在一块闲地上开一座茶馆,周围摆摊设档,就能形成一个集市。要做大生意,必先建市场。1983年下半年,他们将原来准备用来盖住宅的一万平方米土地征用后,投资八十八万元,集中人力、物力,9月设计,10月施工,到1984年1月底便把农贸市场建成,2月初开始启用营业。
大型农贸市场建成后,西南镇开始热闹起来。许多远道来客一般不可能当天成交全部货物,西南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就热情地为他们提供吃饭、住宿等方便,并在夜间轮流值班巡逻,为他们看管禽畜和其他货物。这里的管理人员能做到客至如归,因此,远道客商来这里做生意的越来越多。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现在的一些农户一次就可上市塘鱼、水果、蔬菜上千斤,禽蛋上千只。为了使大宗货物尽快成交,西南农贸市场设立了批发部。这样一来,农民再也用不着为产品的销路发愁了。还有一些专业户甚至不必将鲜活产品全部运到市场,只须带来一些样品,就可以在市场上跟买主洽谈生意,成交后,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交货。西南镇市场管理部门还在市场周围建起了一个个固定摊栏,租给二百多个体户营业。附近的农民看到这种情景,都信心十足地挖塘养鱼,垦坡栽果树,修畦种菜,准备拿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应市。
三水县西南镇兴建贸易市场之后,以前镇上极有限的店铺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了。一些个体户就在镇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在市场周围搭起了大棚,盖起了小商店,办起了一批饭店、小卖部。当地的土产公司、果菜公司、食品公司、水产公司等部门,也纷纷围绕着市场建起了商场、餐馆、酒楼、旅店、门市部、货栈和收购站等。一座影剧院也在市场旁边兴起;四五层高的大楼一座又一座地兴建起来。白天人来人往,夜间灯火辉煌,一年多前还是死气沉沉的西南镇活了。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