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首都千余专家、教授、厂长、学生冒雨下乡 智力支农赶大集 技术服务到市场 顺义“城乡联谊技术服务大集”当场达成五百多项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5
第3版()
专栏:

首都千余专家、教授、厂长、学生冒雨下乡
智力支农赶大集 技术服务到市场
顺义“城乡联谊技术服务大集”当场达成五百多项协议
本报讯 记者武培真、通讯员管进报道:3月24日,由北京市团委、顺义县政府和县团委在顺义县工人俱乐部举办的“城乡联谊技术服务大集”,收到了出人意外的好成果。
今天虽然阴雨绵绵,但这个以智力、技术支农为目的的技术服务大集,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俱乐部四层大楼的各室、礼堂、前厅后院,到处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门口,汽车、自行车、食品售货车,密密麻麻几乎摆满半条街,好不热闹!这里,有从市区三十二家大专院校、十七个局(公司)和科研部门共一百一十多个单位派出的千余名教授、讲师、工程师、研究生、大学生、厂长和经理;有来自顺义县二十五个乡的几百个企业和生产队的近千人。
参加大集的两千余人,在技术开发、转让、引进、人才的代培招聘、企业的联营协作、设备维修、产品扩散、代购代销及技术指导、咨询等方面进行广泛洽谈。当场,有五百五十多个项目达成初步协议,有的签订了意向书和合同。北京市农机局与顺义县李各庄达成协议后,立即派人冒雨前往四十里外的李各庄去落实。曙光电机厂为顺义一生产大队的长城电机厂免费修好设备后,当天送到客户单位。顺义县西华山村的队办企业目前正愁没活干,北京青年科技发明俱乐部将新研制出来的能带小孩、当童床、载货物的家庭多用边斗车技术商定转让给他们,使他们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有的院校为专业户推广了养鸭新品种,帮助专业户联系从国外引进新技术。有的科研单位和工厂把最新技术和产品转让到乡镇企业。不少乡镇企业负责人和农村干部高兴地说:“过去,求贤要满世界跑;现在,取经不用费工夫。”(附图片)
图为顺义“城乡联谊技术服务大集”一角。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