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走村串寨的人民法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5
第4版()
专栏:法制园地

走村串寨的人民法官
本报记者 毛磊
一提起法官,人们往往就联想到端坐在庄严法庭审判席上的审判员。然而,这里要向你介绍的却是一位翻山越岭,走村串寨,在群众家中或地头办案的法庭庭长欧天锡。
在全国法院“双先”表彰大会上,我见到这位来自湖南省永顺县的土家族法官。1960年就从事民事审判工作的欧天锡,今年已五十二岁。从那黑里透红的脸上,不难看出他长年餐风宿露的艰辛。欧天锡所在的泽家湖区派出法庭只有两个人,管辖的六个乡聚居着土家族、汉族、回族、瑶族、苗族八千五百多户人家。这里群峰林立,道路险峻。当地有句民谣:“湘西岩头多,出门就爬坡”,办一起案子,少则走二三十里,多则七八十里。
去年4月中旬,欧天锡办案路过一个村寨,看见约五十余人手持刀棍正在争吵,一伙人气势汹汹地说:“你家的牛顶死我家的马,我们就要戳死你家的牛。”另一伙人也毫不示弱地喊:“你们敢戳死我家的牛,我们就杀你家的人。”眼看一场械斗就要发生。欧天锡疾步上前,大声说:“我是法院干部,请大家都先回去。双方各来一位领头的同我去乡政府解决。”这场一触即发的群众械斗被制止了。欧天锡和乡干部经过两天一夜的说服教育,使纠纷得到妥善处理。群众满意地说:“法官在眼前,告状不犯难,就地来办案,省工又省钱。”欧天锡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防止矛盾激化的关键在闻风而动,深入群众,耐心疏导。宁可自己跑断腿、说破嘴,也要把当事人的工作做通。”
有一对年轻夫妻因家庭纠纷分居,女方向法庭提出离婚。欧天锡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到问题的症结在双方家长,便三番五次地来到两家做工作。经过多次调解,女方同意撤诉。这时女方在娘家生了小孩,欧天锡带着营养品去看望她。当孩子满月时,欧天锡领着男方及其亲属接回母子,夫妻终于破镜重圆。男方的父亲拉着欧天锡的手激动得落下热泪。
一次,欧天锡参加省劳动模范大会后回到法庭,听说有个乡出现了纠纷,就放下行李赶赴现场。他已经三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当时,他的母亲和孩子正在生病,他爱人让他回家看看生病的老人。他说:“老人、小孩有病靠医生治疗,群众的民事纠纷靠审判员解决。法庭干部调解纠纷,就象医生在手术台上一样,不能离开岗位。”他要妻子去请医生,自己赶去一连处理了五起民事纠纷。回到法庭后,他听说亲人的病已经痊愈,就又风尘仆仆地去办另一件案子。欧天锡同志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两腿浮肿,走路都要拄根棍子,但他仍然坚持巡回办案。最近几年,他办案的数量在全县审判人员中名列第一。
当记者握着欧天锡的手,向这位可敬的法官告别时,他激动地说:“一看到自己身上法官制服的徽章,就想到党和人民的期望、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