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一要务实 二要精干——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顾问、理事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5
第5版()
专栏:

一要务实 二要精干
——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顾问、理事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薄一波
方才听了蒋一苇同志的工作汇报,得知学会成立时间虽然不长,已经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看来还是需要中国工业经济学会这么个组织。它的会员都是经过挑选的,许多顾问和理事都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聘请和推选的。现在,全国的学会、协会很多。有不少是办得好的,也有不少起的作用不大,还有一些不起作用,所以需要切实加以整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方针,第一是务实,第二是精干,我赞成。其他的学会和协会我想也应该这样。所谓务实,当然不是简单地实地去干就行了;如果那样,还要我们的理论家做什么!还是要给理论家以应有的使命。我的看法,务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还是那句老话,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精干,指的是组织,不是虚张声势,重要的是把工业经济界的人才都邀集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共有十条,邓小平同志说最重要的是第九条,他归纳为八个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办学会也应该这样。要发现有真才实学、有实践经验的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请他们参加学会,通过经常深入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对改进工业经济工作,提出扎扎实实的建议。
刚才学会的工作汇报里讲办了两个刊物,一个是公开的学报,发表论文;一个是内部建议,向中央和有关部门提供改进工作的意见。还提出办工业管理高级研修中心。这都是必要的。办工业管理高级研修中心这件事,很重要,但一定要办好,不能徒具虚名;真正办好,从这里可以培养出一些经济管理的领导干部,当然也不是主要依靠这个培训中心来完成这个任务。现在实行厂长负责制,就要有足够数量的能够胜任的干部,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来担当企业的领导责任。对干部的四化要求应当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化、专业化,当然很重要,但这也不是说,只要大学毕业,学了某一个专业就似乎干什么都行了。其实不然。现在有个问题,把一些搞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员提拔到政府部门工作的领导岗位上,其中有胜任的,也确有不胜任的。这些人原来在工厂担任工程师,工作得很好,一提上来确实拿不起来,他们自己也感到很困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体上还需要一些“万金油”干部当领导。当然讲“万金油”干部不那么好听,这里是借用,不含贬义。就是说他不一定是只专某一行,需要更宽的知识面。要懂点技术,特别是新兴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懂点经济,懂点经营管理。还应当懂点哲学。当然,首要的是要有理想,有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
我很赞成办经济管理院校,包括学会举办的工业管理高级研修中心。因为即使你把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如果不会用,不会管理,还是不行。我们的不少企业技术装备好,电子技术呀,自动控制呀,但是管理跟不上,不会管理,先进技术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使技术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培训的问题就更为重要。同时,企业的领导干部工作了些年,也应当深造深造。技术知识有个老化的问题,管理知识是不是也有个老化问题?我在美国波士顿看了他们的斯隆管理学院,类似我们讲的研修中心。那个管理学院是给资本家培养经理人才的。一个经理或者别的什么人工作了一些年后,送到那里去深造培养。据说美国有些大企业的经理就是斯隆管理学院培养出来的。应该参考他们的办法,采取适当的方式,更好地培养我们自己的厂长和经理。
我们的学会要研究当前的问题,这就要借助历史的经验。三十多年来我们是做出了不少的成绩,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这一点不要小看。不是说今天要改革了,好象过去就没有多少成绩,就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的学会要很好研究我们走过来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为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如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的,这是一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在座诸位首先要很好学习、领会、贯彻这个重要决定,同时有责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对这个决定进一步加以科学的阐述。单靠中央说过的话是不够的。现在有不少年轻的经济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写文章宣传这个决定。有些文章写得很好。希望经济理论界的老同志们也在这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里,摘引了黑格尔的这样一段话:“正象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是没有那种在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列宁称赞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说它是唯物主义的。我们这些老同志应当运用自己的丰富经验,在全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宣传,使中央的决定取得预期的成功。
要研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利于在这个基础上对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导。这一条很重要,做起来又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所以才要下功夫,学会运用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我们今天四化建设的文章做得更好。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原则定了,但具体做起来究竟怎么办?还有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提倡竞争,等等,这些都应当很好研究,以利于更好地执行。有些事情过去办得并不那么合适。譬如计划到底怎样搞法?现在看来必须有指令性计划,还一定要有指导性计划,还要有市场调节作为补充。过去曾经提过“重轻农”的次序,后来改为“农轻重”。不管是“重轻农”,还是“农轻重”,总是没有搞得那么顺当、合理,这个问题长期也没有解决。过去多年我们的经济有明显发展这是肯定的,但总的来说并不是以较高速度持续增长。特别是技术比较落后,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人民生活改善得慢,长期处在比较贫困的状态。在建设时期,经济问题长期解决得不好,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让广大人民群众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怎么可能呢!我们的党,现在的中央领导,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地总结了历史经验,正确指导今天的建设,这几年取得的显著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最近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汇集了小平同志近几年的重要讲话、著作,这些讲话、著作可以说是中央常委集体领导的结晶;十二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一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近几年中央还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无疑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都是把握正确方向的。当然也不能说有了这些就万事大吉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不是这样。还要看我们党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引导,要看亿万群众持久的努力。拿改革来说,既要不失时机,又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总结一步。在具体做法、步骤上,不对就改。当然不是改变总的方向。总的方向是不能改的,因为它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符合亿万人民的利益,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对具体的规定、具体的做法还要注意研究,不适当的要随时调整。
我们的中央对待每一件重大事情,从原则、从方向上提得明确、肯定,抓得很紧,但在具体工作上,又十分强调谨慎从事,要讲究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一切工作要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路线,不断总结经验,集中起来提到理论的高度,再坚持实行下去。工业经济学会的同志们都有责任认真总结我们的经验。老经济学家和经济界著名人士一定要注意同中青年的经济学家、经济工作者结合起来。学会要吸收相当数量的中青年经济学家、经济工作者,吸收办工业、办企业卓有成效的中青年同志。这样,这个学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老同志毕竟老了。在经济界也有个老年同志同年轻同志合作和交替的过程。
有个问题值得注意。国外一些大学不主张把本校的毕业生留在自己学校里作教师,要吸收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来讲课,搞交流。近缘亲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这个问题?我们的学会,也要注意不要都是同年代的人和同一个学派的人。要老中青结合,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结合,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倡学术研究的自由,提倡不同经历、不同观点的同志一起切磋琢磨,共同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面临一个新技术的挑战。在当今的世界上,技术战、知识战是很激烈的,而且将持续进行下去,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否则我们的四化建设就不会计日程功。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技术进步应当采取什么对策?是大家一起上,都搞新技术、新兴产业,还是有重点地搞?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结合?是否所有行业、所有企业都采用最新技术,还是以发展中间技术、适用技术为主?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如何结合、并举?研究和处理这些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很多,比如说,建设新企业与改造老企业的关系,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的关系,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军工与民用的关系,等等,如何正确处理,也都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要解决两个关系问题,就是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企业和职工的正确关系,以及由此而牵动的一系列体制问题。包括:改革计划管理体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等等。当然,这些方针、原则的实施,在具体的做法上,也还有许多问题要从理论上实践上进一步探讨,比如说,紫阳同志提出过的权力下放给企业后谁代表国家的问题等等。总之,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必须跟上去。
国内国外都有些人怀疑我们的改革会不会背离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加以阐明。我们打破老框框、老模式,吸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管理方法等,是根据中国实践的要求这样做的,这不是搞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主张多引进些外资,多引进些技术,希望沿海两亿人口地区先富起来,再支援和带动内地也富起来。即使沿海开放城市多引进了些外资,包括让他们独资经营,在全国来说也只是一点点,它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绝不会使这些沿海地区成为资本主义。我们是用这个政策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我们的改革来说,并没有改变也决不允许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只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觉调整,使它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只要认真研究《决定》的全部内容,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拿所有制结构来说,我们改变了过去搞“一大二公”、“穷过渡”的“左”的做法,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但是公有制仍然是我们社会经济的基础,全民所有制经济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
要学习中央的文件,学习中央同志的重要讲话。这不是说不要很好学习经典著作,经典著作一定要学,要打好理论基础,同时也一定要很好学习现在的一些重要政策性文件,学习中央同志的重要讲话。关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问题,赵紫阳同志最近就有重要论述。农村富庶起来了,消费结构起了变化,同是吃穿用,要求也提高了。适应不断发展着的这种变化,工业结构、生产结构就面临着一个调整改革的问题,要按新的情况处理好。面对类似的许多现实问题,我们工业经济学会的同志就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而且要出成果,出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