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虐待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5
第5版()
专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普及宣传讲话(100)

虐待罪
虐待罪是指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等各种手段,折磨、摧残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情节恶劣的行为。这种犯罪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虐待罪侵害了家庭成员的平等权利,同时,也侵害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虐待罪在客观上必须有经常或持续地折磨、摧残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给被害人的肉体和精神上带来很大痛苦,甚至使被害人的健康和生命遭受严重危害。所谓“情节恶劣”是指虐待的手段残忍,持续的时间长,动机卑鄙,屡教不改;受害人是年老、年幼、患重病、残废或其他不能独立生活的人等等。
三、实施虐待行为的人与被害人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亲属关系或扶养关系,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内的成员。例如,丈夫虐待妻子、媳妇虐待公婆,以及继父母虐待继子女等。
四、虐待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就是说行为人是有意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残。至于犯罪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是为了逼迫妻子或丈夫离婚;有的是由于封建夫权或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虐待妻子或女儿;有的是虐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或孩子,迫使其脱离家庭,以减轻自己的经济负担;有的是因没达到某种卑鄙的目的而加以虐待等等。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不影响虐待罪的构成。如果行为人有杀人或伤害的故意,而将受害人打死或打成重伤,则应按杀人罪或伤害罪论处。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因虐待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刑法为什么规定虐待罪除了引起死亡、重伤的以外,只有告诉的才处理呢?这是因为,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属关系,又在同一个家庭中生活,被害人在经济上往往需要依靠行为人,只要行为人经过教育,愿意悔改,并停止对被害人的虐待行为,使其处境得到适当改善,被害人一般就不希望对行为人加以处罚。因此,被害人不亲自告诉的,司法机关就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是因虐待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或者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或无能力向法院控告的,不适用告诉才处理的规定,应当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