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孩子的“禅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5
第8版()
专栏:

孩子的“禅功”
王晋堂
一次,我到一个市立幼儿园去办事,时间大约是下午四点来钟。我踏进园内大厅时,孩子们正围着圆圈坐在小椅子上,并无阿姨在场,却也鸦雀无声。我正在诧异孩子们何以如此“自觉”,一位小女孩站了起来:
“叔叔,您有事吗?”彬彬有礼,口齿清楚。她一定是班长什么的了,我想。
“你们阿姨不在吗?”
“阿姨洗澡去了,让我们在这儿不要乱动。”
“……!”
“您请坐。”说着搬过一张小椅子来。
我只好加入这静坐的行列。时间过得特别慢。我不时看看表,刚五分钟,再看,才七分钟。我心里有些焦急,看那些小朋友时,虽面无表情,却也安然。我真是服了!自知敌不过“小将”们的“禅功”,耐不住性子便径直朝里间走去。
敲门。开门。几位阿姨边织毛衣边谈笑风生地聊天呢!……呜呼!我差点晕了过去。
我这里并不想对阿姨的责任心发什么议论,这毕竟是个别现象。尽管有阿姨为使孩子老实睡觉把孩子捆起来以至闷死的事发生,那毕竟是太个别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孩子,何以小小年纪竟能练得这种万念俱寂的功夫!
记得一幅漫画画着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四岁半),二目无神,呆头木脑,笔挺立着,胸前别着一朵小红花。那题图曰:“幼儿园阿姨说:谁要不讲话不喊不唱、不乱动不跑不跳,就给谁一朵小红花。”看了这画,好几天都觉着不是滋味。呵,这小小的红花!竟然“赚得神童尽呆头”!记得有些小学办了“课余辅导班”,专为下午三点钟放学后家长接不走的孩子所设,只是要收点费,却是让孩子在屋子里坐着,由一位老师看着;任凭窗外阳光明媚,任凭大地暖气微微……
难怪有位外国朋友参观了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以至中学,不断耸肩摇头地称道:中国的小朋友这么“守纪律”;要是我们的孩子,两个坐到一起,早打起来了。
您听,这是颂扬还是批评?我们的阿姨以及我们的许多做父母的都欢喜“乖孩子”,我们的孩子就在这种欢喜中成了流行的传统观念的牺牲品!俗话说:“起小看大,三岁知老”。如果想到二十一世纪对开拓、创造型人才的需求,这难道不使我们感到可悲吗?记得一位科学家在一次会上大声疾呼:科学需要调皮的孩子!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鲁迅先生似乎也讲过,宁可有一点“野性”为好。既然现行教育体系的一些弊端已经蔓延到幼儿园这样的角落,我们应该正视一下幼教领域的问题。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应该废除孩子们的这种“禅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