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政权、科学和人民力量将是治淮成功的主要因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4-26
第2版()
专栏:

  政权、科学和人民力量将是治淮成功的主要因素
  黄炎培
人民政府成立到现在还只一年又半,把几千百年来很多很多人在历来政府之下,想搞说搞而没有搞,或搞了些而没有搞成或没有搞好,这些,在这短短的期间,靠人民政府之力,一件件好好搞起来了,治淮,就是这中间的一件。
治淮是一件天大的大事,也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关系到几十万方里的农田生产,几千万人的身家性命,历来搞过治淮的,从没有搞好过,这一回,我敢于肯定地说:要给人民政府搞成功的了。
我何以敢于这样说呢?因为人民政府有三大特点,为过去任何政府所没有备具的:
什么是三大特点?
第一、人民政府有统一的政权,还有民主集中制的,合理而且合情的政治作风。从一般情况说来,任何河道,水涨了,上游要求泄,下游反对上游泄;水落了,上游要求蓄,下游反对上游蓄;当然,在水利学上,这些都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问题是在一般人总是替自己打算,而不照顾对方,上下游双方都是替自己打算,而不照顾对方,甚至上中下游三方都替自己打算,而不照顾对方。事大大麻烦了。过去的政权总是不统一的。甚至上下游相互间,在历史上早已构成了敌国,学者和工程师们尽管提出合理办法,满足了这一方,满足不了那一方,到底无法取得上下游双方,甚至上中下游三方的完全同意,于是计划好,无从下手,也有;功败垂成,也有;功成而被毁,也有;一部历史上大小水道一般是这种现象,淮水当然不能例外。不是淮水本身不可治,问题就在这上边,至少这问题是一种基本的障碍。
人民政府之下,这些不成问题的了。政权是统一的。专替自己打算,这些心理,是不存在,也不允许存在的。而上级仍不愿硬性地行使他已经统一了的政权,还是采用民主,经过协商,去年初步发动治淮工作,中枢曾经召集淮水上中下游有关各方面代表,经过恳切的商讨,在这种作风之下,更不会有问题的了。
第二、人民政府是采用最新的科学方法来处理一切的,治水工程上大原则当然不变,但把原则运用起来,这些方法日新月异了,因水利工程而研究到土壤,研究到水文,在现今认为必要的,且当然的,在过去是不很注意,或竟不注意的,利在流水的河与利在蓄水的湖,是相互为用的,旧的治水法,致力于堤防为多,而于蓄洪工程,如近今用人力来建造水库,当时似乎还没有大大地注意到。其实二千年前所开的泾惠渠等,就是山谷水库,——我戏称泾惠渠做袖珍水库,而洞庭、鄱阳两湖亦只是天然的长江两大水库是了。这回治淮,闻特别注重蓄洪工程。上游河南颍汝两水旁已在施工中的水库:北如登封,禹县间的白沙;南如舞阳县的石漫坡,泌阳县的板桥,虽都不属于淮水正系,但间接的关系很大;中游皖北霍邱附近的城西湖,姜家湖,城东湖等,亦在施工;这些上游中游的蓄洪工程,有一天告成的时候,或将使下游苏北基本上改变形势,大大减轻艰巨工事的负担,在一部治淮史上,也许会表现一种新的伟大贡献,而对于筑堤施工的方式和材料等,在苏联专家领导之下,闻亦将有新的修改,拿来争取时间和费用的紧缩。
第三、人民力量的伟大。人民的力量,是人民政府一切措施的基本力量。在人民政府成立一年又半中间,人民力量表现在水利工程上,着实不少:人民政府是善于组织并教育群众的。黄河河务局修堤工程一九四六年每日平均效率一·四公方,群众经过了组织,一九四九年做到每日平均三·九公方。个人模范做到一七·○公方,我略举几桩事实:扬州运河堤有一决口,三百多群众肩背相连,以身作子埝,抵御洪水一小时之久,器材赶到,转危为安;河北固安县永定河抢险工作,在最险恶的时候,群众自动摘门拔锅,来补桩料的不足;文安县口头村女巡堤员王秀英签查千里堤,日夜不息,在未发灯油前,自己拿油。发现村西漏洞,以身堵口,呼叫群众集合,在三小时内堵实;滦河信庄共产党员陈老三顶起棉被,钻进洞中,群众堵好洞口,把他拖出来施救,才苏醒过来;一九四九年黄河春修,认为情势严重,沿河各县从县长、县委书记到区乡干部,一律带领群众,住守大堤,在紧张时候,山东省政府,济南市政府,各分局市委,以及军区司令部,部队,一般工作人员共一万七千多人,全体参加,连民众、学生统计二十多万人,组成了一道活的堤防,日日夜夜,和洪水展开顽强的搏斗,历时四十天,终于保全全堤,没有决口,这些,都见之于公文的。
这些事实太多了。主要是人民政府之下,人民早把国家的事,当做自家的事,加以教育和组织,用之于军事,战无不胜;用之于建设,功无不成;水利工程上的表现,是多方面中间的一方面。
治淮工程还在进行中。我祝颂,我也确信它一定成功。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分析它成功的因素,上列三点,定被公认为主要因素。
政权、科学和人民力量结合起来,将是不可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