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孟加拉国经济在发展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6
第6版()
专栏:

孟加拉国经济在发展中
归通昌
孟加拉国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使孟加拉国在短期内“摆脱了萧条而进入一个增长的时期。”
孟加拉国经济1981—1982财政年度较为困难,国内生产总值同上一年度相比,仅增长0.1%,占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农业则下降了2.2%。出口没有完成计划,外汇储备仅剩一亿一千万美元。
经过两年的经济政策调整,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2—1983年度粮食总产量达到一千五百三十万吨,比上年度增加一百二十万吨,增长率为5.1%,获得建国以来最好的收成。1983—1984年度尽管发生严重的水灾,但1983—1984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按目前的价格计算增长4.5%,其中农业增长4%,工业增长5.7%,出口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2.29%,外汇储备到1984年6月底止是五亿一千八百万美元,是孟加拉国历史上外汇储备最高的一年。
孟加拉国经济所以取得进展,是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孟加拉国政府把发展农业,特别是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最优先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连年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发放农业贷款,大力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和种植面积,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等等。
在工业方面,孟加拉国政府也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措施。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后,政府曾把独立前由私人开办的企业收归国有,使大部分企业亏损。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改为实行“现实的和自由的”政策,大幅度调整工业政策,鼓励私人投资,支持私人企业发展。政府决定,除军火、航空、邮电、电力和森林采伐等工业仍由政府经营外,其余工业项目均允许私人经营或公私合营。同时把独立后收归国有的私人企业退还原主。前年4月,孟加拉国政府决定禁止十七种本国工业能够生产并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工业品进口,同时鼓励进口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政府在关税上给予照顾和方便。这些积极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孟加拉国政府提倡发展小型的、以农村为基地并利用本国资源和人力的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与此同时,政府还对国营企业进行了整顿,采取了改进经营管理、加强劳动纪律等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孟加拉国政府还注意鼓励外国资本与孟加拉国的国营和私营企业举办合营企业,并为此制定了较优惠的政策。
为了搞好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孟加拉国政府也调整了进出口政策,既严格控制进口,但也采取较灵活的政策。对本国能生产并能满足需求的工业品,一般禁止进口。为了缩小进出口的差额,增加外汇收入,减少外贸赤字,孟加拉国政府重视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同时,政府还鼓励私人建立供出口的工业企业,降低银行利率,为兴办出口工业的企业家提供低息贷款,刺激和促进非传统商品的出口。此外,孟加拉国政府还在吉大港建立出口加工区。
由于采取了这些出口政策,孟加拉国1983—1984年度头十个月贸易出口收入比上一个财政年度同期增长21.35%。
由于孟加拉国经济取得可喜的进展,国民平均收入按现行价格计算,已从上一年的二千八百二十三塔卡,增加到了三千一百七十九塔卡(二十六塔卡合一美元),人民生活正逐步得到提高。(附图片)
位于达卡东南十一英里的阿达姆吉黄麻厂是孟加拉国最大的黄麻加工厂,拥有三万多名工人,出产不同规格的麻布、麻袋、麻毯和其它黄麻制品。这是该厂织布车间工人正在生产麻布。   吴思明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