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会说话的眼睛——幕前人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6
第8版()
专栏:

会说话的眼睛
——幕前人语
冯亦代
看完黄夫翔导演的《将军与孤女》,我强忍着泪水走出影院。虽然天气寒冷,但我心里热潮翻滚。我的眼前,浮动着一双向我说着话的眼睛。
这是剧中人物树子的眼睛,她用她的眼神,给观众道出了恐惧、悲哀、不安和欢欣。我心里想,如果没有树子的这双眼睛,导演需要用多少胶片与对话,才能把故事的内涵说个一清二楚。孟蔚然小小年纪,但她饰树子能够进入角色,帮助影片生色不少。如果你看了这部影片,你也一样会被这双会说话的眼睛所摄住的。
故事并不复杂,说的是八路军在一场战斗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孩,一个六七岁,一个还是婴儿。我们的战士留养了这双娃儿,事情给司令员(也就是聂荣臻同志)晓得了,命令把孩子送到司令部,亲自照顾了些时候;以后考虑到这两个孩子日后的生活,又命令战士将她们送回给日本部队。就在这简单的故事中,斥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人道主义。整个影片就在这残暴与人道之中回旋。司令员与八路军战士的仁慈宽厚是可以想见的,因为他们是一支解放全人类的先锋队,至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则不是我们所意料到的。仅仅为了进行不义的侵略战争,他们不但可以残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儿童——小柱子,他们还可以开炮轰击自己的侨民,还美其名曰:为了“战争”。
小树子父母之死不是中国人下的毒手,而是死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军阀。孤儿无望的渺茫前途,也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所造成。
电影里所表演的是个真实的故事,但编剧人却用他的想象力,画出了一幅洋溢着人性与兽性斗争的图画。导演原来是从事摄影的,因此不但用摄影记录下这个动人的故事,而且运用镜头的各种角度的变换,加重了剧中人悲欢离合的气氛。最使人感动的是萧刚和小马带着小妹妹回到家乡,当萧刚的妻子秀云知道这两个小孩是日本人时,怒向萧刚责以大义;但知道事情原委后,便把树子的妹妹梅子抱起来喂奶了。这一串的从怒到恨到悟到怜,演秀云的程安娜固然用尽她的演技本领,使她不只是一个画里的秀云,而是一个生活里的真秀云。导演的好几个镜头,则帮助演员的演技发挥到恰到好处。但是全剧最动人心魄的还是小树子那声轻轻的“娘”。小柱子死后秀云的一段戏,从小铁桶滚下山去发出当当的声音,接着秀云揪着自己的头发,倚树痛哭,寥寥几笔,交待了柱子死亡给予秀云的打击。但是导演未到此即止,而是更深入了一层,写了秀云打柴归来,为柱子量棉衣的回忆。然后画面上突然现出病中的树子从床上欠身,秀云盯着树子,而树子也看着秀云,四目相持,树子的眼光突然露出愕然不解,继而看见秀云的怒容,继而害怕,继而退缩,然后突然迸裂出一声怯生生的“娘”。这声“娘”蕴藏着千钧之力。
看了《将军与孤女》,很满意。那质朴的演技和生活的真实,震人心弦,感人肺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