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美国来的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6
第8版()
专栏:

美国来的信
於梨华
中学生的杂工,多半是卖体力的,最普通的是夏天替人推刈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代人扫落叶等粗活。另一方面,中学的课程重,打杂只能在周末及夏天。对小韩来讲,送报三年的确是个极好的训练:守时,有责任感,珍惜金钱等的品德都是在那一阵培养的。中学六年他有很多课外活动:既要练小提琴,又要练球,还要参加家里分在他头上的家务,譬如刈草,粉刷,简单木工修理等,都是他做,或与他父亲分担。有些美国家庭,父母要付给子女工资(有的并不,但每周给定数的零用钱,以交换他们的为家庭服务)。但在小韩家,分担家务是义不容辞的,是他的工作。
过了高二,功课比较轻松了。一般申请大学是在高三上学期,但成绩集中在中学的五年,尤其是九、十、十一这三年上(一般中学,是二四制,初中两年,七、八级,高中四年,九、十、十一、十二级)。很多毕业班的学生做半时工,一方面松散一下,一方面存点钱,资助自己读大学。高中男生打杂的职业,最普遍的是在快餐店、比查饼(Pissa)店、加油站、洗衣店、餐馆等。小韩很幸运,在中学时拉得一手小提琴,高三时被该城的交响乐团录用一年,有一笔不算小的固定的收入,不必打零工。高三时,他申请到了被公认为美国第一流的私立大学,一年学宿书杂费加起来一万多,等于他父亲年薪的三分之一。他也申请到了几个州立大学,外州的费用便宜二分之一,本州的,约为私立的三分之一。开了个家庭会议,如小韩要进本州州立大学,九千元,父亲可以供,但他自己必需做点零工付书杂费;如进私立的,费用三方面负担,父母亲、自己、向政府贷款。美国大学生,家庭收入在一定数目以下的(如年薪在四五万以下的),可以向政府贷款,每年借几千元,低利;大学毕业、找到事以后每月归还若干;分五年,或十年还清。商量结果,小韩要进私立大学,父母同意。
我这里要说明一点,美国有些家庭,不愿孩子们十八九岁就负债,他们的全部费用,都由父母供给,孩子们做工负责自己的零用。有些中国家庭,收入颇高,又心疼子女,大学费用全部由家里负担,子女也不必去做工,只要把书读好。但这种情形毕竟少数,一则四年私立大学的费用实在太高,二则子女本身没有“游手好闲”的习惯。中学生暑假打工,象一般人每天上班一样普通。
小韩行完中学毕业典礼的第二天,母亲为他打点行装,去两百多里外城里一个亲戚家开的中国餐馆“打工”,母亲送他到车站。十八岁的儿子,刚放下书包,连出去郊游、同朋友们去爬爬山、游游泳,或是在家里睡三天懒觉、或坐在电视前看看无聊的肥皂剧、松懈一下神经的机会都没有,就要出门去学习怎么侍候客人了!母亲是中国人,虽在美国多年,仍甩不开中国母亲特有的过分疼爱子女、宁愿自己辛苦、也不忍劳累子女的习惯。
“小韩,自己当心身体,待人接物要和气。表叔虽是亲戚,但他是老板,说话要特别注意,餐馆的环境与学校不同,不要轻易上人当,更不要染上赌博吸烟等坏习惯……”
小韩说:“妈,您放心,我一切都会注意的。妈,我走了。”
跨出学校,跨出家门,生活完全是另一个样了。餐馆打工分几种,做侍者,进帐最多,不是工钱高,是小费好。不够资格做侍者的,做推车的;客人吃完走了,推车的去收碗碟刀叉,换台布,摆桌子,把碗碟用一小车推到厨房去。轮不到做推车的,在厨房洗碗碟锅铲。小韩是老板的亲戚,所以虽然没有做侍者的经验,也破格备用。第一星期是观摩学习,跟住一个有经验的转,学习菜名,英文的及中文的。正好厨子是广东人,还得学习广东菜名。怎么托盘,怎么上菜,怎么为客人分汤、切割,怎么在客人桌前,现场表演某种特别菜的烹调。菜名之外,当然还得学习各种鸡尾酒名。(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