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理顺领导关系才能“政通人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7
第4版()
专栏:我说经济改革

理顺领导关系才能“政通人和”
黄炳福
在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中,企业外部、内部的领导关系理得顺不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活力,进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速度。企业领导关系,主要涉及三个层次:一是企业外部与上级“婆婆”,即与主管部门的关系;二是企业内部党、政、工三方面的关系;三是企业内部上下级关系。这三个层次的领导关系理顺了,整个企业也就“政通人和”了。
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最主要的是要理顺“放与管”的关系问题。过去,主管部门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因此,改革中首先要给企业简政放权。但放权以后,也确实存在一个如何加强宏观监督管理的问题。前些时候一些企业出现发“小红包”,乱发奖金、实物等新的不正之风就是很好的说明。简政,并不是不要“婆婆”,而是要减少不必要的“婆婆”,减少层次与中间环节。放权,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使主管部门从产供销的具体业务中摆脱出来,减少行政干预,加强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用经济杠杆来管理经济。
企业内部党政工之间,要理顺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实行厂长负责制后,企业党组织应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体现领导作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积极提出建议、加强监督,加强纪律教育,以发挥党组织的保证作用。厂长既是国家利益的代表,又是工人利益的代表,在日常生产与行政管理方面应有经营决策权,生产指挥权,人事任免调度权,经济奖惩权。职工代表会要充分发挥作用,从过去管管生活,搞搞福利的职能中解脱出来,逐步成为工人当家作主、参加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应是企业的权力机构,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应具有决定权,对企业领导人选可以提出建议或直接进行选举,以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企业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最根本的是要理顺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强调厂长的集中领导与指挥,决不意味着厂长可以独断专行,相反,要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和指挥中的失误。现在有些企业的领导,要求松绑的呼声很高,而对下属职能科室与车间班组仍然管得死死的,这就不可能调动下级的积极性。我认为,企业内部,无论是厂长还是各职能科室的领导,以至车间、班组的领导,布置工作任务要层层下达,但可越级检查下级工作;汇报请示问题逐级向上不越权,但可越级告状。以此形成一套职责严明的、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内容的工作制度,形成一个多功能的领导体系。
(注:作者是中央党校学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