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招聘与金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7
第8版()
专栏:

招聘与金钱
王元瑞
四化建设呼唤着人才。近来,见诸报端的招聘人才的广告日益增多,“标价”似乎也渐见上涨。这表明,长期推行的“人才单位所有制”的局面正在被打破。然而,任何事物总是既有主流,也有支流。招聘广告的“标价”高了,就难免使人产生一个疑问:不知道招聘地区现有的人才是否享受到这种待遇?同时,还给那些知识分子工作做得不够好的单位找到遁词。有人看了招聘广告之后,便不无感慨地说:“看来,要想招贤纳士,还要舍得花钱啊!”一些人才外流严重的单位,领导也不再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了,而且恍然大悟道:“我们单位财力微薄,一盖不起新楼,二上浮不了工资,要想留住人才,真是难哪!”其实,招聘与金钱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在这里,随手举一件真事:某市有两家工厂,厂区毗邻,厂门相对。其中一家是省属国营企业,厂房宽敞,设备精良,人才济济,财力雄厚,在当地堪称企业中的“大户”;另一家则是颇不起眼的集体小企业,仅有三百多名职工,房屋简陋,设备陈旧,人才奇缺,财政拮据,在人们眼里,自然算是“穷户”。1983年初,“穷户”新调整的领导班子,从绝境中痛感缺“才”之苦。为了使企业起死回生,他们在当地报纸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广告上一不提上浮工资,二不谈三室一厅,三不讲老婆孩子,只是简单写上能够提供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的工作条件。结果,就凭这一条,对不少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招聘广告登出不几天,就有大批能人贤士登门应聘。首先是对门那家“大户”,居然忽啦啦跑过来一群人。人们对这些人才甘愿放弃“大户”的优厚生活待遇,前来投奔“穷家小舍”,未免有点疑惑不解。仔细一问,才知道他们全都是出于事业上的考虑,看到了“穷户”的领导真正重视知识分子,相信来到这里,定能为四化作出更大贡献,这才投奔“穷户”来的。
“穷户”的新领导从应聘者中精心挑选了若干名本厂急需人才,其中只从“大户”中挑选了一名工程师。这些人才,在原单位大多不受重用。而一来到这家小厂,就如鱼得水,由“闲人”变成“忙人”,由“劣马”变成“千里驹”。就这样,这家濒临停产的集体小企业,经过短短一年的努力,就彻底翻了身,成了当地企业中崛起的一家“富户”。自然,富了之后,有功的也要受禄,但那已同高价拉人的有所不同了。
这件事颇发人深思。它使我们看到,在当前人才开发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某些人推崇的金钱,而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人才竞争,说到底,是人心竞争。谁能真正赢得广大知识分子的心,谁就能招来人才,留住人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