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两位女代表的喜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8
第4版()
专栏:

两位女代表的喜悦
本报记者 欧庆林
此刻,她和她,两位女代表,脸上挂着笑容,坐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里,听取赵紫阳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一位叫马艳秋,回族,今年四十四岁,一九六四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现在是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县长。另一位是来自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洞头乡的党委副书记潘柳英,苗族,二十七岁,讲一口流畅的汉语普通话。
她们都是新增补的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参加这样庄严的会议,讨论国家大事。马艳秋说:“我心里很激动。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份,我从一名林业技术干部被提拔为县长,深感任重而道远。接着又被增补为全国人大代表,心里觉得有些不安。我这次到北京参加人代会,是来学习的。”潘柳英说:“我是代表融水县的苗族父老兄妹来开会的,我要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这几年苗乡的新变化、新成就,也要反映他们的心声和要求。”
赵紫阳总理的报告,激起全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马艳秋和潘柳英也用掌声表达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拥护。
赵总理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形势很好,不是一年好,而是连续几年好,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她俩认为,赵总理的这一估计,反映了全国的实际,也反映了大厂县和洞头乡的实际。只有九万人口的大厂县,去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比一九八○年翻了一番,农村人均收入也翻了一番,达到五百四十一元。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有一万五千多人,年总收入和总利润一年比一年增加,去年比一九八三年翻了一番。潘柳英所在的苗乡,过去是十分穷困的深山区,人均收入只有三十元左右,如今也发生了大的变化,经济发展,年人均收入已过了百元。
赵紫阳总理实事求是、充满信心的报告,使马艳秋、潘柳英激动不已。乘车回宾馆的路上,她们对记者说,全国人民拥护、关心和支持改革,改革要深入发展,改革会给城乡继续带来繁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